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英雄问鼎> 第三十一章 萧何密室呈宏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一章 萧何密室呈宏论(2 / 3)

天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有道是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昂藏七尺躯。一个有志向的人,谁不想为国家干一番事业?可是如果不识时务,盲目地冒进,就会处处碰鼻,轻则洁身被侮,重则命丧黄泉,都不得善终啊!如今在上位的只知道用威势和杀伐来驾驭下位的人,下位的人都感到自危,且惶惶不可终日。自从朝廷推行焚书令、坑杀儒生以来,人们就不敢再谈论治国平天下的事情了。那些热爱学习,肯钻研学问的人,若是聚在一起说说话,都被怀疑是在毁谤朝政,因此人与人之间已经失去了基本的信任。官吏们呢?他们则用刑法来恐吓百姓,使得百姓整日里提心吊胆,这正应了‘人君冲冠一怒,百姓流血千里’的古话啊!伟大的始皇帝在咸阳坑杀了四百多名学习百家的儒者,尽管事情的真相我们不得而知,可是他为了防民之口,却牵连到了太多的无辜。如今秦国大兴土木,他北修长城,南凿五岭,西建阿房,东开大道,动用全国之役夫壮丁竟有数以百万计,眼下百姓有倒悬之急,生灵有涂炭之祸!‘吾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岂能忍心看到百姓的负担如此繁重?假如我接受了御史大人的推荐,入朝侍奉在皇帝的身边,以我的个性和良知,必然要据理力争,劝谏主上要约束自己,宽待百姓,还要改变政策。可是当今的始皇帝却是一个性情暴躁又极端苛薄之人,他对政见不同者不是罢黜就是流放,从不讲仁爱和宽容。听说李斯丞相的女婿都因为反禁而被坑杀,我萧何怎么能够辅佐这样的君主呢?假如我强以仁义之心来开导规劝他,这势必就会招来杀身之祸,于其自投罗网以送命,还不如退而隐形以保身,以待时清。有道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凤翱翔于万仞兮,非梧不栖。’如今王道扭曲,仁义被废,所以有德行的人是不能够以身处高下来定位,我何必一定要去朝廷为政?”

萧何说到这里,喝了一口茶又起身道:“孔子生前之所以周游列国而饱经风霜,是因为他的道不能为世人所知啊!圣人通过自己的言行和笃志表达了社会的良知,也伸张了正义,故而他的教化遍及天下。现在始皇帝焚书坑儒,禁绝百家之言,尤其禁绝孔、孟的言论,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圣人之道至大,天下不能容啊。所以始皇帝曾经在泰山下把齐鲁的读书人都说成是保守、迂腐、不识时务,后来还说他们是扰乱社会、危害国家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异类,这是极端地崇尚法制的害处啊!试想一个读书人,如果不能对客观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对社会有自己的看法,个个蝇营狗苟,投其君上的喜好,追随他征战杀伐,强迫百姓驯顺,那么天地间的浩然正气还有谁来发扬光大呢?所以在当今的秦国,正人君子都隐退了,大贤名哲都躲到深山中去了,他们宁可贫穷而短寿,也绝不富贵而损德。就像列子乘风而行,飘然自得,驾轻就熟,十五天就是一个来回,这不是他对求福的事没有追求,而是他顺应了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的境地,这是多么的逍遥自在啊!所以说修养高的人能顺其自然的发展而忘掉自己,休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大德行与学问的人无意于求名。我萧何虽为小吏,但甘愿乐此清贫,而抱守纯志,这就是我不愿意去朝中做官的真正原因啊!不是老弟以朋友之情见问,我也决不会拿肺腑之言来回答老弟。又因秦法严苛,胡乱议论朝政都要治罪,就连听者都要受到牵连,所以才把老弟请到这里来谈。”曹参听罢,惊得目瞪口呆,就起身深深的对萧何鞠了一躬,道:“我已经知道了您的志向,怎敢妄言?怎敢妄言啊?”从此对萧何十分敬重。

又根据考试的成绩,县令将狱掾曹参提升为县丞来接替了萧何,刘季调到县中担任了城门尉,还要选拔一位武功高强的人担任狱掾接替曹参,从而掌管刑狱。一天,赵县令就请来萧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