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武现在唯一庆幸的是,李世民没直接让自己接任他担任天策上将。
不然的话,哪怕一个傻子都知道,未来的皇帝会是谁了。
不过,这也就和窗户纸被捅破的洞大一点还是小一点而已,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颜师古不愧是颜回的后人,下笔如有神,刷刷刷不一会的功夫就将圣旨在竹简上拟好,然后李世民盖上了印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
立后、册封太子,亲王这三种重大事件,所用的就是竹简,被称为册书。
等下经过幕僚处审核,表示无异议后,就可以正式颁布朝野——以前是门下省的权利,现在都被收归到幕僚处了。
“父皇,要不您再想想,不然您封成乾或者是李泰也可以啊。”
“滚蛋,朕已经用印,难道你让朕出尔反尔不成?再啰嗦,朕直接立你为太子,什么秘密建储就滚他的蛋吧。”
“儿臣知错了,不过父皇您这不是把儿臣架在火上烤吗?”
“呵,这点勇气都没有,还怎么当朕的太子?怎么给大唐带来盛世?”
“父皇,盛世明明是应该您带来的,怎么又推到儿臣身上了。”
不管李文武如何表达不满,这封圣旨还是颁布下去了,果不其然的引来了朝野一阵议论声。
虽然不是立名正言顺的太子,可是朝廷中的那些老狐狸哪个不是火眼金睛?没有一点政治敏感性的早就被打发到剑南道去和野人作伴了。
封秦王,豫州牧,这难道还不够说明什么吗?
李世民的这一套组合拳,打的文武百官有点晕乎乎的——你这么一弄,那我们以后该效忠谁啊?
……
“效忠谁?废话,当然是效忠朕了。朕现在还不到而立之年,难道朝臣就等不及了?”
对于长孙无忌的问题,李世民表示了不屑。
“臣等不敢,只是觉得这样不利于对太子的培养啊。”
“荀子早就说过,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如果太子德行和才干真的足够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又何须担心这个?”
“再说了,朕就算再有二十年,难道还教育不出一个合格的太子来?”
也就是李文武没在,不然的话他真有可能脱口而出:您不仅没教出一个合格的太子,还给大唐留下了一个天大的隐患呢。
李世民看了长孙无忌一眼,貌有所指地说道:“无忌,那文武不是也喊你一声舅舅?你又何必担心呢?”
长孙无忌心中一凛,知道皇帝这是在警告他,别想行什么霍光等外戚之事,现在可不是两汉,而是大唐。
“臣万万不敢,臣只是为了朝局担忧。”
“你我君臣相得,又是亲戚,不要想的太多,管好自己手里的就是了。”
朕给你的,才是你的;朕没给你,那就不要想的太多。你滴明白?
“臣惶恐。”
“有惶恐之心也是好事,今日之事,出得朕口,入之你耳。朕不希望再有别人知道。”
“臣遵旨。”
“对了,城外的颉利有什么动静吗?尉迟恭那边怎么样了?”
“陛下,也不知道那颉利出了什么条件,突利居然能不顾本部兵马的伤亡,死死将尉迟将军拖住。如果强令尉迟将军南下为京师解困的话,恐怕……”
“恐怕会有很大的伤亡,对吧?”
“陛下圣明,正是如此。”
“既如此,那朕也就不得不兵行险招了。”
李世民刚刚看过了秦琼统计上来的长安城内的情况,精锐禁军不过万余,而马屁,军械等也多有不足。
想起了益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