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起来困难很多。相比起来,言官“风闻奏事”却是最容易的办法。毕竟“风闻奏事”,没什么成本,不需要太多其他东西。对于朝廷重臣的监督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朱厚熜也是陷入沉思。
朱厚熜是皇帝。
虽然朱厚熜也想干一番大事业,但朱厚熜是皇帝。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皇帝最重要的就是屁股底下的皇位。对于朝廷这些重臣,肯定是要用的,但也要有一点防备。不可能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把对于他们的牵制力量都给撤了。
朱厚熜已经慢慢的
撤掉东厂和锦衣卫很多功能,把他们变成一个情报部门。若是弱化都察院对于朝廷重臣的监督,反而对朱厚熜这个皇帝不利。
“那朕一定要取消言官‘风闻奏事’,那么要如何?”
“必须要同等出台,更有约束力和权威的官箴。官员必须要受到比普通人更多的约束。没有足够的约束,没有足够的监督,那么刷新吏治就无从说起。”
“卿的意思是要出台一个新的官箴?卿这个时候不讲究‘大明律’了?”
说起来官箴开始是大臣对皇帝进行劝谏的。
可是后来慢慢的变成了皇帝对于大臣的约束。经过多年的发展,官箴内容越来越丰富,当然主要是以儒家礼仪制度为主。但官箴主要是约束为主,并没有真正形成跟“大明律”一样的东西。
朱厚熜明白陈璋的意思。
陈璋是要把官箴,变成一个制度,一个跟“大明律”一样的规定。
“任何时候都要以‘大明律’为基础,不能突破‘大明律’。但在‘大明律’基础上,可以出台更明确的约束官员的官箴。有了这个才好处理很多官员的事情。臣反对随意乱加罪名。有了‘大明律’,有了新的官箴,才能够根据这个制定官员的罪名。”
“卿这还是不满臣对冯恩的定罪?”
刚刚还滔滔不绝的陈璋,此时却沉默,没有反驳。
朱厚熜摇头。
明白陈璋的态度。
一年多以前朱厚熜处理“彗星事件”,给当
时的冯恩定了一个“上言大臣德政”的罪名,要砍了他的脑袋。被当时的刑部尚书胡世宁,大理寺卿陈璋他们极力反对。
认为朱厚熜乱用罪名。
现在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陈璋的态度没变。依旧认为朱厚熜这个皇帝乱扣罪名。
“算了,不说这个。”
无趣极了。
朱厚熜摆摆手,不继续这个话题。
虽然陈璋并不讨朱厚熜的喜欢,但这个只是从个人层面来说。不过作为皇帝,朱厚熜却对于陈璋这样的大臣很喜欢,很满意。谈话并不怎么愉快,但朱厚熜对于陈璋的考察倒是很满意。
看起来都察院交给陈璋比较适合。
“卿记住今天的话。朕乏了,卿先回去吧。”
“臣告退。”
陈璋入仕快三十年时间,能够做到现在的位置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和朱厚熜这一番谈话,心中已经明白朱厚熜今天见自己的用意。
其实陈璋并不愿意去都察院。陈璋本来还以为,自己这一次调位置,应该是去担任刑部尚书。现在都察院是一个旋涡,改革派大臣、保守派大臣、都察院那些御史,各方势力倾轧。甚至未来吏治改革,都察院都是第一线冲锋陷阵的机构。
可是看朱厚熜的态度,这是要让自己去都察院。
有些无奈,但陈璋倒是无所畏惧。他虽然不算是真正的法家,但也有历史上那些法家的特点。那就是不怕事,如果真去都察院,陈璋并不会胆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