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的改革派政治人物。
在官场上,或者说对于那些读书人来说,他们很多人都能够看到存在的问题。目前大明朝的一些弊端,其实不少人都看出来,也指出来。也认为大明朝应该要推行一些改革,但也仅仅是如此。
因为他们看出了问题,也知道要改革,但并没有能力主导改革。
最大的问题,不是因为他们缺少魄力,而是他们没有能力制定改革计划。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要有非常详细的改革条例。
就像是商鞅变法,商鞅以《法经》为蓝本,制定了秦律。秦律里面的条款,商鞅都是逐一制定。要是不懂这些,就算是想要变法,也进行不下去。
张璁就是那种有能力主导改革的大臣,对于都察院改革有详细的腹稿。加上李承勋这个左都御史也算是比较积极配合,因此推行的还是很顺利。
不到四十天的时间,就已经制
定了新的都察院条例,也就是“宪纲条例”。因为改革涉及到十二个方面,所以又称为“宪纲十二条”。
随着制定“宪纲十二条”,张璁主导的都察院改革第一步算是完成。
等完成了都察院改革第一步之后,朱厚熜就开始慢慢的表达对于李承勋的不满。当然作为皇帝,不能做的太明显。那样就会让人觉得皇帝太小心眼。
所以朱厚熜主要是在工作上,挑剔李承勋的问题。
都察院作为监察百官的机构,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每天都要给朱厚熜汇报。朱厚熜就在都察院的折子上,总是批评都察院的工作。
都察院不是小机构。
从朝廷开始,现在各个省份都有都察院下属机构。必然会有很多问题。放在平常时候,这些问题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朱厚熜每每都拿这些批评李承勋的工作。
“立卿(李承勋),我走之后你致仕吧。咳咳咳——”
嘉靖十三年(1534年)三月。
时间过得很快。
转眼之间,已经是朱厚熜登基第十四个年头。
刑部尚书胡世宁的家。
胡世宁的身体进入嘉靖十三年之后一直很差。病情也是反反复复,到了现在已经是无法起床。早在半个月之前就无法去坐班,朝廷都知道胡世宁要不行了。
李承勋就坐在床边。
李承勋和胡世宁两个人私交甚笃。两个人是同科进士,入仕之后前面十来年一直在一起共事。甚至到了地方当官,也都去了江西。
所
以私人关系非常好。
就算彼此之间不少时候政见不合,但也一点没有影响两个人的交情。
现在胡世宁身体不好,李承勋心情也很是不好。对于最近的李承勋来说,工作一点都不顺利。上面皇帝不满,张璁他们这些改革派大臣不满,认为李承勋阻挡都察院改革。但在都察院,那些御史又认为李承勋没能够挡住张璁他们,让都察院失去了很多权力。
可以说是里外不是人。
现在自己一生的挚友胡世宁又是这样的状况,李承勋的心情当然很差。胡世宁看着不顺心的李承勋,劝李承勋致仕。李承勋立马上前,道:“永清兄,你好好养病,这些事就不用管了。”
“立卿,听我的劝。咳咳咳——,你之前错了。皇上要的不是在都察院给下属施恩的左都御史,而是能够配合皇上改革的左都御史。你现在的情况,咳咳咳——”
胡世宁说话的时候,不停的咳嗽。
李承勋轻轻地拍胡世宁的后背。好了一些之后,胡世宁继续道:“你现在的情况,早点离开对谁都好。皇上重情,你选择退一步,皇上就会考虑你以前的功劳。”
胡世宁是真的担心李承勋。
胡世宁耿介,但不是只知道拼杀的莽夫。相反胡世宁的耿介,是基于他出色的政治能力,丰富的施政经验。如果是莽夫,也做不到现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