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桂萼的话,朱厚熜微微点头。
朱厚熜虽然不知道,张璁和桂萼一直在谈武官的问题,是真的因为武官问题,还是作为文官想要打压武官。但整体来说他们说的还是很有道理。
特别是武官的品级问题。
大明朝开国之后,实施卫所制度,迅速的稳定了朝局,稳定了天下。可以说卫所制度对于大明朝的稳定是立下了大功劳的,是符合大明朝开国时候的国情。而朱元璋设立的卫所制度,有一个隐含的东西就是论功行赏。
赏赐那些跟自己打天下的功臣。
世袭武职,就是如此。
一个卫所,从指挥使开始,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往下的千户、百户、总旗、小旗,这些都是世袭的。而且给的品级高,待遇高。
卫指挥使是正三品,指挥同知是从三品,指挥佥事是正四品,千户是正五品,百户是正六品,总旗是正七品。就连只管十来个人的小旗,都是从七品。虽然文武殊途,品级不能一概而论,但这些卫所武官品极高是事实。
再说朝廷俸禄,不存在文官品级俸禄高,武官品级俸禄低的事情。文武百官都是按照品级发放俸禄。
在卫所没有崩溃的时候,这个倒是说得过去。就像是一个小旗,虽然手底下只有十来个人。但管理的不仅仅是这十来个人,而是十来个家庭。像卫指挥使,手底下兵丁五千来人,但其实管理的人口是好几万人,甚至近十万人。加上屯田,卫指挥使的权力还是很大的。
而且卫所没有崩溃,卫所武官大部分的俸禄,都是出自卫所的屯田,只有少部分需要朝廷财政支出。
可是卫所制度崩溃,特别是现在废除了大部分卫所的情况之下,军队还延续原来卫所的制度,那问题就大了。一个小旗管理十来个人,放在后世就是一个军队班长。但目前一个小旗都是官,还是从七品的官员。那些举人入仕,都很难获得一个从七品的官职,大部分都是九品官。
的确是不合理。
这也是造成大明朝武官数量多的局面。
再说卫所武官的俸禄,不再是屯田的自给自足,而是需要朝廷财政给钱。这样朝廷的财政压力就大。
“桂卿,按照你的想法呢?”
“皇上,臣认为千户的品级有正七品是最合适的。千户在军中的地位,应该是和文官中的知县相当。”
“千户是正七品,那么其他武官呢?”
“百户为正八品,总旗可以为正九品,也可以不授品级。往上游击将军为正四品,指挥使为正五品,指挥同知为从五品,指挥佥事为正六品。军队当中只要小旗不授品级,那么立马就会少了上万有品级的武官。降低武官品级,能够大。大减少朝廷支出。”
朱厚熜没有立即说话。
而是在思考。
武官的问题的确是要变化。
毕竟现在的武官是延续卫所制度。既然卫所制度崩溃,废除了卫所,那么军队武官体系顺势变化也是应该的。可是怎么变化,朱厚熜还要考虑
考虑,同时听听其他人的想法。
不可能因为张璁、桂萼的一两句话就决定这个事情。
而且现在大明朝文贵武贱,以文驭武的情况很明显。若是进一步打压武官,说不定情况会更加严重。朱厚熜虽然也支持以文驭武,但并不希望变成文贵武贱。
看朱厚熜不说话,张璁继续道:“皇上,还有一点。”
“讲。”
“目前总兵的情况很是模糊。朝廷设立的总兵,有些权力过大,有些却是多此一举。”
“怎么说?”
“目前一些军事重地,总兵官的权力太大,手中的军队太多。但有些地方总兵手底下没有什么部队,平时也没有什么可以处理的事情,几乎是无所事事。但因为是总兵府,所以各种官职齐全。”
“再具体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