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明朝大昏君> 第358章 230 辽东人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8章 230 辽东人事(2 / 5)

己知道的正反两面都说了出来。

“文章,文章。文章华丽,文采斐然,固然难能可贵。但对于国事又有多少用处。朕要的是能够帮朕治理天下的,要的是有实际处理事务能力的官员,而不是钻进书本里的才子。”

朱厚熜摇头。

那些人鄙视人家底蕴学问不好,文章做的差,但朝廷更喜欢底蕴这样能力的官员,相反要你们只知道写文章的人干嘛用。

朱厚熜要的是有能力的官员,而不是吟诗作赋的才子。朝廷科举选拔的是治理天下的官员,而不是学问好的学者才子。听到朱厚熜的话,高友玑是非常高兴的。因为现在的朝廷上上下下基本上都是科举成绩出色的官员,可是高友玑和底蕴一样,都是科举成绩非常不好的官员。

每次科举,最后能够进入翰林院的,那些才是成绩好的,或者说有前途的官员。不然也不会说翰林院是“储相”所在地。虽然“非翰林不入内阁”,不是硬性规定。但相比起不是翰林出身的官员来说,翰林院出来的官员更容易入阁是显而易见的。大明朝颇有一种科举“一考定终身”的态势。

科举成绩,也一直是高友玑心中的遗憾。因为科举成绩差,高友玑也没少被人嘲讽和鄙视。

现在听到皇帝的话,高友玑都忍不住挺直了身子。

“科举以后也要往这方面发展。多重视考生策论,而不是只注重考生的文采。策论也是多重视文章内容,而不是文章的华丽。朝廷科举要选拔能干的官员,不是选拔能读书的官员。”

“应该如此。”

高友玑是连连点头。

从心底里赞同皇帝的话。高友玑从来不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其他人差,但正因为科举成绩不好,所以起点就很低。别人在京城当几年京官,然后外放出去就能够从从四品、正四品起步。可是科举成绩不好的官员,只能是从正七品的知县开始。起点一下就落后别人一大步。

“熊浃如何?”

“不畏艰险,不畏权贵,不惧自身安危。”

“嗯。”

朱厚熜点头。

六科吏部都给事中熊浃,也是朱厚熜大礼仪之争的功臣之一。当时熊浃在六科,和史道一起,为皇帝站台。也因此熊浃才能够在短时间之内,从礼部右给事中迁为礼部都给事中,然后又从礼部都给事中,迁为吏部都给事中。现在熊浃年龄也不小了,也不能继续在六科,到了该放出去的时候。

大礼仪之争的功臣,皇帝都给与了提拔。

这也是皇帝的回报。

“底蕴和熊浃,卿认为谁更适合担任辽东按察使?”

高友玑想了想。

很快道:“皇上,臣认为熊浃更适合。”

“怎么说?”

“辽东人口成分复杂,目前辽东人口主要来自四方面。流民、贱民、军户、草原部落,他们虽然来源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很多人都不懂‘大明律’,或者是不在意‘大明律’。贱民多年受到欺压,流民本身就是违反‘大明律’的人群,军户一直以来都是卫所自己管理,草原部落更是不懂礼仪,不懂圣人之学,更何况是‘大明律’。未来几年辽东人口的增长,也主要是靠这些方面的来源。这些根本不懂,根本不遵守‘大明律’的人群,若不严加管理,辽东必然秩序大乱。这种情况需要法度森严,让他们明白‘大明律’的威严。因此臣认为辽东需要熊浃此等不畏任何势力影响的按察使坐镇。至于底蕴,能力全面,臣认为应该负责更繁杂的工作。”

朱厚熜点了点头。

高友玑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

辽东是新开的省,而且辽东本身就是边境省份,和草原部落时常接触,也容易受到他们的影响。更注重武力,更信奉有仇报仇,有怨报怨。这样才能够在边疆地区生存。

至于后来涌入大量的人口,主要是流民和贱民。这两类人,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