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明朝大昏君> 第354章 227 辽东文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4章 227 辽东文武(3 / 5)

好不容易中了进士。底蕴比张璁稍微好一点,但也是四次会试没有考上。二十岁中了举人,但等他中进士的时候都已经是三十四岁。但相比起他平平无奇的文章,他在其他方面的能力是非常出色。经世致用的东西,他懂得比谁都多。

他看的书籍就非常杂。

包含各个方面。很多被正统读书人看不上的书籍,底蕴却很深入的学习。

因为底蕴科举成绩不好,早年间就在地方当官,结果政绩斐然,因此调入朝廷,担任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作为监督六部的部门,你必须要知道六部的工作。只有知道六部的工作,才能够监督他们。

这对于底蕴的好处是不可想象的。

因为底蕴既有在地方当官的经验,对于地方情况了解,也处理过地方复杂的事情。因此对于农业、水利、刑名,那都是实践过的。然后调到朝廷,又看到了六部的运转,看到了六部是怎么处理朝廷大事的。让底蕴既有基层经验,又有高层视野。

去辽阳担任知府之后,这方面的优势就显现无疑。

辽东开省之后,辽阳作为辽东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城市,涌入了五十多万人口。换成其他任何一个人,面对这样多的人口涌入,早就崩溃了。

但底蕴却丝毫不慌乱,把他们都安排下了。

然后在辽阳开始兴修水利,开荒种地,不让这些人口出现问题。光是能够安排这些人稳定下来,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底蕴做到了,还开荒种地,让这些人迅速的自己养活自己,不需要朝廷的补贴。

正因为如此,李承勋对于底蕴才如此欣赏。

“底蕴对于刑名也有了解?”

“是。臣在辽阳和底蕴聊过,底蕴对于‘大明律’非常熟悉。甚至为了约束那些草原商人,底蕴还编纂了小册子,就是把平时这些草原商人最有可能犯得‘大明律’都记了下来。然后专门派人给草原商人讲解这本小册子上的内容,让这些草原商人学习如何遵守律法。目前整个辽阳都稳定很多,那些草原商人也甚少犯事。辽阳的治安有了很大的改观。”

“能有此等官员,是朝廷幸事,也是朕的幸事。你继续说。”

朱厚熜很意外。

底蕴此人,朱厚熜也是知道的。

因为底蕴之前在六科,也是一个比较犀利的言官。只是朱厚熜没想到底蕴在辽阳干的如此出色,得到李承勋如此高的评价。看起来目前在都察院、六科的那些言官,也可以适当的去地方锻炼一下。

李承勋继续道:“锦州知府张璧,刚正耿介,忧国忧民。锦州是辽西走廊最重要的城市,连接北直隶和辽东。锦州稳,辽西走廊就稳。但锦州缺水,时常干旱,影响粮食产量。张璧来到锦州之后,亲自带着人修筑太仓粮库,进行储粮。且担心粮食运输出现问题,开始重新扩建几条重要道路。不仅重修原有的辽西走廊道路,还连接盖州(营口),打通海商粮道。”

“张璧此人,朕是知道的。朕登基之后,他给朕当过经筵讲官,很有文采。是个耿介之士,唯一缺乏的就是,接触具体事情比较少。让他在地方多锻炼一下,未来能有大用。”

“是。”

李承勋在皇帝面前是不会说人家坏话的。

毕竟皇帝只是想听听自己对他们的评价,自己也不好说他们有问题。隔墙有耳,就算是跟皇帝说话,这些话也有可能传出去。李承勋可不愿意得罪他们。谁知道以后他们能够走到什么位置。

不过虽然没有批评他们的问题,但还是很隐晦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张璧这个人脾气耿直,在朝廷的时候,属于是清流。就像是李承勋说的那样,张璧有读书人的情怀,喜欢忧国忧民,喜欢直言进谏。

但缺乏的就是工作经验。

听李承勋的评价就知道。李承勋对于张璧在金州的工作,没有多少评价,和底蕴相比简略很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