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都察院右都御史盛应期掌部物。过段时间可以重新廷推吏部尚书和左都御史的位置。”
朱厚熜微微点头。
看上去没说什么,但心中只能是感叹,王瓒的野心太过膨胀,胃口也太大了。
不仅仅要加强自己在内阁的实力,而且还不愿意轻易放过吏部和都察院这两个重要部门。吏部左侍郎王时中,因为当年和刘瑾阉党有所关联,受到满朝文武的抵制。但王时中能力很出色,因此早些年袁宗皋担任吏部尚书的时候,给朱厚熜推荐了王时中,让王时中进入了吏部,开始担任礼部右侍郎。
当时袁宗皋和王瓒、王宪都是朱厚熜大礼仪之争的主要支持者,算是政治盟友。因为王时中这个袁宗皋提拔的官员,也自然而然和王瓒、王宪走的很近。
王时中在朝中实在是没有根基,又受到很多朝廷重臣的排斥。加上这几年一直在王宪手底下,因此只能是和王瓒、王宪保持有好的关系,稳定自己在吏部的位置。王瓒这是要让王时中接任吏部尚书的位置,继续掌控吏部这个重要部门。
还有都察院。
盛应期,这可是一员能吏。
盛应期脾气不小,明武宗时期就连那些权阉都不愿意和盛应期直接发生冲突。因为盛应期就像是一个愣头青一样,谁要是敢在他眼前犯事情,他才不管你是谁。像盛应期在地方当官的时候,很多官员对于贩卖私盐都是睁一眼闭一眼,但盛应期眼睛里可揉不得沙子,抓了不知道多少贩私盐的官员家人和权阉家人,得罪了一大批人。
包括巡抚地方的时候,严查当地的粮库。
不管是户部仓储,还是地方仓储,甚至是军队仓储,他都是严厉打击。以至于他在南直隶的时候,一年之内竟然是追回了两百万石的粮食,抓了一大批粮仓蛀虫。然后用这些粮食,组建了备荒粮仓,用于灾民使用。这笔粮食直接用于宁王之乱之后,遭受灾害的江西灾民身上,稳定了百万灾民,功劳甚大。
这就是盛应期。
当然盛应期这个人不仅仅做事情如此刚硬,而且巡抚地方的时候,平定地方叛乱那也是一把好手。甚至还有过单刀赴会,平定土司叛乱的事情。
真正文武双全的官员。
但你要是认为,他是一个正直道德的官员,那就大错特错了。盛应期一直在地方当官,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时间。早年刚刚入仕的时候,盛应期以当时内阁首辅李东阳门生自居。当然李东阳也认盛应期这个门生,因为盛应期的确是能力出众。
此时还没什么。
明武宗登基之后,盛应期就开始左右摇摆。等李东阳致仕之后,盛应期就更是表现出自己墙头草的本事。在朝廷重臣那里,到处钻营。甚至和明武宗的一些宠臣,包括一些权阉都保持来往。
明武宗驾崩,杨廷和权势大涨,盛应期就完全投靠杨廷和。杨廷和其实并不喜欢盛应期,因为盛应期政治节操太差。杨廷和是那种非常爱惜羽毛的官员,当然不喜欢盛应期。因此盛应期虽然级别不低,而且能力也出色,但杨廷和还是牢牢地把盛应期压在地方,不让他有机会入京。
杨廷和致仕,盛应期已经看出蒋冕他们是不可能有杨廷和这样的威势。
因此立马是抛弃了蒋冕,投奔了王宪这些皇帝“宠臣”。盛应期别看才五十三岁,但盛应期是少年才子,十九岁就中了进士,在官场上已经三十四年时间。
有资历、有能力,对于缺乏人才的王瓒来说,盛应期这样处于盛年的官员是非常需要的。盛应期早在明武宗末年就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立下战功。王瓒和王宪合作提拔盛应期为都察院右都御史。
盛应期就是这样矛盾的官员。
他在地方,到处钻营,投奔朝廷重臣。但他在地方当官的时候,政绩斐然,能力是没的说的。
现在正好可以让他接任左都御史。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