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这一届武艺最好的?”
武举会试,这一批学生的武艺已经是接受过兵部、军事参议司的考核。
现在只是在皇帝面前展示自己。
就像是说,这一批学生,已经是过了会试。现在是文举当中的殿试一样,是等着皇帝给他们排名。看卢镗的武艺,包括他射箭,朱厚熜都觉得,这应该是武艺最好的将军。
“卢镗的武艺最多也就是前十。”
“哦?”
朱厚熜很惊讶。
在朱厚熜看来,卢镗的武艺很好。
比自己在兴王府的那些侍卫,还有现在皇宫那些侍卫,武艺强多了。看看他在奔跑的马上不停地射箭,真的是“箭无虚发”。可是汪鋐竟然说,卢镗的武艺也就能够进入前十。
“谁的武艺最好?”
“来自泉州的世袭百户家里的俞大猷,今年二十三岁。俞大猷是臣至今见过武艺最为出众的,一手出神入化的剑法,几个人根本无法近身。而且兵法出众,对于古往今来的那些兵法战阵,能够倒背如流。更厉害的是,俞大猷不仅熟读兵书,而且还饱读诗书,真的是才华横溢。要是在军队学习,在战场上锻炼一段时间,未来不可限量。”
汪鋐是带兵打过仗的。
也见过很多军官。但像俞大猷这样自如运用兵法的,那么数量各种军队战阵的,而且武艺还如此高强的,却是第一次见到。当然俞大猷让汪鋐更满意的是,俞大猷不仅仅是懂军事,而且跟读书人一样,饱读诗书。在汪鋐看来,俞大猷的水平,甚至可以去参加科举考试。面对这样的年轻人,汪鋐真的很是爱才。所以在朱厚熜面前大力推荐俞大猷。
朱厚熜点头。
果然朝廷命令就是有用的。俞大猷历史上参加武举,那都是三十岁之后的事情。可是朝廷硬逼着这些世袭军职后人参加武举,这不俞大猷二十三岁就参加了武举。
还被汪鋐如此看好。
俞大猷可是和戚继光齐名的抗倭名将。甚至俞大猷在海战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俞大猷用最简单的话来表明海战。表示所谓的海战,就是看谁的战舰体积更大,谁的战舰火力更强。其实这种海战模式,一直沿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早在这个年代,俞大猷已经是看穿了海战的本质。
“汤克宽表现如何?”
朱厚熜一边看这些武进士的表演,一边再次问了汪鋐。
朝廷成立了南洋水师之后,汤庆提督南洋水师,已经是去广州赴任快两年时间。不过没有带走汤克宽,汤克宽是直接进入京营。此次武举汤克宽也是参加了。
“汤克宽比一般的考生稳重,这两年在京营,表现也很好。”
“这些人都是大明朝的未来,要好好培养。”
朱厚熜都没有想到,嘉靖五年的武举会试,吸引了这么多的未来名将。俞大猷、汤克宽、卢镗,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抗倭名将。
他们不仅跟倭寇打仗,还有国内的海匪,以及还和葡萄牙人打过仗。甚至戚继光和汤克宽后来在北边和鞑靼部落、女真部落打过仗。面对草原部落的骑兵,他们也是丝毫不落下风。
现在都这么年轻。
是好事情。
“对于这一批武进士,兵部有什么安排?”
“臣和李参议(军事参议司总司长李钺)谈过这个事情。这一批的武进士,整体来说年轻,但能力不错。都是熟读兵书,弓马娴熟,而且大部分都是世袭武职后人出身,从小就长在军队,因此对于军队也不陌生。所以我们两个人决定,这一批武进士,一部分放到京营,按照成绩担任试百户、试总旗,先锻炼一年左右。等一年之后,他们熟悉了军队情况,到时候任命他们为总旗、百户之职。等过两年进行一场大比武,成绩好的可以升为把总,或者是副千户。另外一部分人,让他们以试参议的身份,加入军事参议司,学习为军队参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