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朱厚熜是放任严嵩和杨慎,代表新兴力量和礼部争权。严嵩和杨慎都是一等一的才子,和汪俊这些礼部官员打嘴仗,丝毫不落下风。
相反说的汪俊节节败退。
朱厚熜很喜欢。
等到争论一个多时辰之后,朱厚熜才道:“好了。边贸、海贸越来越繁荣,肯定会出现很多新的问题。在那些商贾云集的地方,有一个调节这些纷争的机构也是应该的。这个事情交给鸿胪寺最合适,鸿胪寺有在广州成立这种机构的经验,也有和海商打交道的经验。总不能礼部派人去和这些商人斤斤计较。礼部去做这种事情,朝廷颜面何在。费卿,你认为呢?”
“皇上,臣也认为和海商、边商打交道,鸿胪寺比礼部更为合适。”
费宏感受到了新兴力量对于旧的六部冲击。
但最后还是支持严嵩。
因为和那些商人交流,礼部怎么都不合适。礼部这样的部门,如果放低姿态和商人接触,那么成什么了。
“嗯。”
朱厚熜点头。
道:“其他人呢?”
朱厚熜看了杨一清和蒋冕。
这两个人作为内阁次辅,在内阁话语权还是很重。甚至费宏这个内阁首辅处理事情的时候,都要看他们两个人的脸色。杨一清年纪很大,马上就是七十一岁。
但身板依旧很好。
没有了杨廷和之后,杨一清在内阁真的是横着走,因为没有人是杨一清的对手。所以他站出来道:“礼部不适合跟商人打交道。”
汪俊脸色变得难看。
鸿胪寺,一个本来只是摆设的部门。或者说以前鸿胪寺的事情,基本上都要接受礼部的指导。可是这两年随着开海,鸿胪寺的地位开始提高。严嵩成为鸿胪寺卿之后,更是一直想着让鸿胪寺成为和六部平起平坐的部门。
这是六部官员都反对的。
但鸿胪寺的权力一直在增加是大家都看得见的。
“那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鸿胪寺把设立下属机构的计划递交给内阁,内阁审核之后交给朕。”
“臣遵旨。”
“臣遵旨。”
朱厚熜搞定了鸿胪寺的事情之后,对杨慎道:“国子监想要管理和监督全国的学堂,这个事情太大。”
朱厚熜是支持杨慎的。
甚至应该说,让国子监管理和监督全国学堂,是朱厚熜和杨慎说的。但这个事情也不能太操之过急。教化,这是礼部非常重要的功能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权力之一。礼部当然是不愿意轻易交出来。
礼部的反对声音非常大。
甚至很多官员都反对,因为那些读书人可不愿意又有一个管理他们的机构出现。还有就是那些私学,他们更是反对朝廷管理私学。正因为反对力量太大,就是朱厚熜也不好强硬推行。因此朱厚熜想了想道:“此事没有先例可循。既然国子监提出来了,朕也想先试试,先在一些省份试试效果如何。浙江文风鼎盛,才子辈出,可以作为一个试点。贵州教育落后,是需要朝廷支持的地方,也算作一个。还有就是辽东,辽东开省不久,且移民众多,正需要统筹安排。就这三个省份,国子监全权负责管理和监督这三个省份的教育。不管是官学还是私学,包括地方学政,以后都归国子监管理。先看看效果,若效果出众,就支持国子监的主张。若情况不好,那么再终止。杨师(杨慎),你觉得呢?”
虽然杨廷和致仕,但朱厚熜对于杨廷和的嫡长子杨慎,依旧是给足了面子。
很是尊重。
朱厚熜那么多的经筵讲师,唯一被朱厚熜称为“师”的只有杨慎一个人。甚至在公开场合,朱厚熜都是叫杨慎为“杨师”。这是为了给杨慎造势,提高杨慎的地位。
因为相比起其他人,杨慎正在做的是“文化”改革。
这个更困难。
很容易招致口诛笔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