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爵位、世袭官职,还给他们赐田。之后这些人也不满足,一直跟朝廷乞田。像景泰五年,黄王厷奏求霸州地名父母寨的地方,此地东西长五十里,南北阔四里,计地一千八十余顷。还有祈求在武清县有名河隅的地方,东西长二十里,南地阔一十里,亦计地一千八十余顷。虽然当时因为很多御史的反对,朝廷没有同意,但也没有按照很多御史的要求处罚黄王厷。相反之后朝廷还陆陆续续的给黄王厷120多顷地。这些达官,每年都会跟朝廷乞田。而朝廷只要不是太过分,那么大部分都会满足他们的乞田。天顺年间(明英宗夺门之变之后的年号),英宗睿皇帝更是大手笔的赏赐达官土地。就像是天顺三年,英宗睿皇帝给达官的土地数量超过了500顷地。其他年份给与达官的土地数量也非常多。其实英宗睿皇帝在正统年间(明英宗第一个年号),给达官划拨的土地数量也不在少数。”
达官。
这不是达官贵人的达官,是对于一些内附的草原部落头头脑脑的说法。
从朱元璋开始,对于草原部落都是采取一打一拉的方法,以此来瓦解他们内部。特别是朱棣,一直在争取草原部落内附大明朝廷。不仅手底下直接有草原部落的军队,就像是朵颜三卫这样的。而且朱棣还支持他们积极迁移到内地。
如果能够带着自己部落投靠朝廷,而且不在边疆地区待着,而是愿意迁移到内地,那么朱棣都是非常欢迎的。对于这样的部落头领,朝廷给他们爵位,给他们世袭官职,也给他们大量的土地用于种地。
当时大明朝刚刚经历了多年的战争,因此北方地区人口少,土地多。朝廷一直在恢复北方,主要是北直隶和山东、山西等地的人口。
因此当时朝廷有很多土地可以安置那些内附的草原部落。只要草原部落愿意在内地落户,那么朝廷就会划一片地,让这些内附的部落自己开荒种地。而对于这些部落的头头脑脑,习惯上称呼为“达官”。这些是朝廷的面子,还是朝廷给草原部落看的。
因此一直以来朝廷对于这些人还是很宽容。
给他们赐田,且不收他们的税。不过这些人也不满足,动不动就跟朝廷说手中的田地不够,跟朝廷乞田。朝廷碍于面子,而且也是为了让草原部落看看,所以每每都会答应他们的要求。
到了现在,这些所谓的达官,虽然祖先是草原部落,是蒙古人出身,但已经和汉人没什么区别。说着汉语,习惯也和内地汉人没有两样。
都成为了当地的大地主。
纵观整个大明朝,对这些人最好的,反而是被也先抓过的明英宗。明英宗夺门之变之后,对于这些达官非常不错。基本上只要他们乞田,明英宗就不会拒绝。
明英宗夺门之变之后,不过短短八年时间。却给这些达官赐田,批准他们乞田,总共达到2000顷地,20多万亩地。如果算上明英宗正统年间的赐田,明英宗在位的时候总共给达官3000多顷地。
“从这几年北直隶庄田清查报告来看,这些达官也侵吞了不少官田和民田。特别是把朝廷给内附部落平民的土地,侵吞最多,数量惊人。朝廷同意他们内附,已经给与他们足够的俸禄和土地,但他们还不满足,一直在扩张土地。此不能支持。”
王瓒的确是有准备。
朱厚熜要丈量土地的想法一直没变。但担心反弹太厉害,所以都是一个一个的解决。利用杨廷和这些想要打击权贵的文官,推行庄田清查。打击勋贵、外戚、内官这些权贵实力。同样也利用他们,清查其他方面的土地。
等有了结果之后,朱厚熜才会丈量全国土地。
达官,这些人在朝廷的纵容之下,越发的肆无忌惮。跟朝廷乞田不够,还侵吞内附那些部落平民的田地。说白了就是权贵和平民的阶级矛盾。
就算他们曾经是同一个民族,曾经是同一个部落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