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朱厚熜的保证之后,虽然杨廷和依旧在怀疑朱厚熜,担忧朱厚熜未来还是会尊崇兴献王,但还是决定退让。
正德16年10月17日。
内阁终于拟旨。
杨廷和他们和朱厚熜争了近一个月时间,最后还是没能够争过朱厚熜,还是按照朱厚熜的意思拟旨。杨廷和的退让,内阁的退让,不是因为朱厚熜的强势,而是因为朝臣的选择。
朝臣大量的倒向朱厚熜这边,还有大部分人选择中立。
这才是杨廷和退让的原因。
内阁拟旨,朱厚熜同意,最终盖上了玉玺,过了六科。圣旨的内容是追封兴献王为兴献帝,尊封兴王妃为兴国太后,尊封邵贵妃为寿安太皇太后。及朱厚熜以兴献帝为考。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兴献王一系,因为朱厚熜成为皇帝,都是身价倍增。之前是兴王府的那些属官,一个个鸡犬升天。而现在是朱厚熜的血脉亲人,都获得了尊封。
之后则是关于明孝宗和张太后的尊封。
朱厚熜以明孝宗为伯考,尊封张太后为“昭圣慈寿皇太后”,也唤为“伯母皇太后”。
至此喧闹一时的大礼仪之争,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退让结束。一步退步步退,这是最明显的事情。本来朱厚熜登基之后,杨廷和为首的内阁、朝臣都是小觑朱厚熜。
杨廷和更是如此。
杨廷和他们开始的想法是,哄着小皇帝,让小皇帝听话。如果小皇帝不听话,朝臣就合作起来给小皇帝压力。反正用这样的办法,让小皇帝支持杨廷和的“新政”,允许杨廷和他们控制朝政的走向。
本来他们想的真的是非常好的。
因为在杨廷和他们看来,朱厚熜是藩王世子。而且还只是一个就藩几十年的新藩,实力比那些大的藩王府差了十万八千里。甚至兴王府目前就剩下了孤儿寡母,朱厚熜连个亲兄弟都没有。
这样的小皇帝登基,应该是非常容易对付。甚至一些朝臣眼中,朱厚熜虽然是皇帝,但其实就是一个没什么见识的乡巴佬出身。对付明武宗这样皇太子出身的皇帝很困难,可是朱厚熜这样乡巴佬出身的皇帝对付起来能有多难。
可惜都想错了。
朱厚熜太聪明,超过了朝臣对于朱厚熜的预想。面对杨廷和这样的老狐狸,不到半年之内已经是压制住了杨廷和。杨廷和这半年之内一步一步的后退,每一次后退朱厚熜这个小皇帝的权力就大涨。
以前的朝代是皇权和相权的争斗。
到了大明朝,朱元璋废了丞相,就没有了皇权和相权的争斗。但朱厚熜和杨廷和的情况特殊,朱厚熜是藩王世子登基的小皇帝,杨廷和是权势滔天的内阁首辅。
在朱厚熜登基之前,杨廷和代行皇权。
所以朱厚熜登基之后,要做的就是从杨廷和手中一步一步收回权力。这半年下来,朱厚熜步步前进,杨廷和只能是步步后退。每一次对于朱厚熜退让,就是把手中的权力让出来。
一直到这一次。
此次退让,杨廷和几乎是惨败。
相比起之前的退让,这一次的退让是真正的被动,无可奈何的退让。杨廷和自己都明白,此次退让之后,朱厚熜对于朝政的控制,已经是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地步。
朱厚熜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利用追封兴献王,打压了杨廷和,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
“巴尔斯博罗特济农?重点防范这一支?”
既然赢了,朱厚熜当然要犒劳那些支持自己的人。
犒劳方式各不一样。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就要有不同的奖励。有些人是为了升官,有些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杨一清就是如此。
杨一清当然也是愿意成为内阁首辅,处理朝政。但杨一清明白,目前的“嘉靖新政”是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