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乃大明天子,尊贵无比。兴献王和兴王妃乃陛下亲生父母,本就该父凭子贵、母凭子贵。追封兴献王为帝,为兴献帝,合理合法合情。”
杨一清开口。
杨一清多年在边关带兵打仗,在地方一直是总制军务,几乎是一言九鼎。不过此次起复来到了朝廷之后,杨一清一直非常沉默。
因为目前朝廷推进的“新政”,是杨廷和主导的。而且内阁当中,都是支持杨廷和的人。杨一清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在目前朝廷推行的“新政”结束之前,杨廷和的地位应该是不会有太大的问题。除非是朱厚熜这个皇帝,对于目前的“新政”不满意,要不然是不会让杨廷和离开朝廷。这样的情况之下,杨一清并不想在内阁和杨廷和发生冲突。所以在内阁,杨一清更像是一个隐身人物。
但杨一清并不想真的当一个隐身的。
毕竟杨一清是文武双全的政治人物,自己本身也有政治抱负。能够入阁参赞机务,杨一清也想要完成自己的想法。所以他一直在等机会。
终于他等到了。
追封兴献王的问题。
杨一清本身就不认为这是什么大问题。冷眼旁观一段时间,杨一清已经明白,朱厚熜为了这个动作做足了准备。因此这个话题一出来,就打了杨廷和一个措手不及。
从礼部开始,一直到吏部、通政使司的长官都出来支持朱厚熜。之后是武定侯郭勋这样的勋贵,接着就是今天一堆翰林院翰林支持。
就算不支持朱厚熜观点的那些朝臣,也都选择了中立,并没有站出来支持杨廷和。甚至今天的廷议,科道官员竟然弹劾杨廷和,给杨廷和一大堆的罪名。
史道此次弹劾,哪里是正常的弹劾。史道列出了一大堆的罪名,对于杨廷和是穷追猛打,把杨廷和说成是不忠不孝,且欺负皇帝年幼的权臣。史道给杨廷和罗列的任何一项罪名,都能够置杨廷和为死地。虽然科道言官有风言奏事的权力,但这样给内阁首辅罗列罪名的,还是少之又少。
可是这样一个人,朱厚熜虽然是处罚了,把他赶出了京城。但处罚力度太小,赶出了京城,竟然还提高了级别,成为了正五品的按察佥事。
中进士不过四年时间,史道就混到了正五品的按察佥事,升官速度简直是惊人的。虽然前途没有在六科那么好,但也不差。史道现在才三十六岁,只要在地方上熬资历,就算升官速度再慢,二十年之后都能够成为地方大员。如果皇帝还记得他,或者朝廷重臣当中有人愿意提携他,那么二十年之后他说不定还会成为朝廷重臣。
这样的处罚,更像是作秀一样。
杨一清无法判断,朱厚熜对于杨廷和到底是什么态度。是觉得杨廷和权力太大,想要敲打一下杨廷和。还是觉得杨廷和是权臣,要把杨廷和赶走。
但杨一清知道一点,那就是现在真的是一个好机会。不管是皇帝要敲打杨廷和,还是想要赶走杨廷和,对于杨一清来说都是好事情。
到了杨一清这个级别,也想要成为内阁首辅,可以辅佐皇帝,指点江山,施展抱负。就算无法成为内阁首辅,也希望成为皇帝宠信的内阁阁臣,可以影响皇帝的决策。好人,坏人,政治人物是不能简单用这样来分别。
杨一清和杨廷和有私人恩怨?
可能有过一些龌龊,但绝对没有太多的私人恩怨,更不用说是你死我活的利益冲突。两个人在国事上有分歧?其实也不算是,杨一清本人对于杨廷和推动的“新政”还是很佩服的。自从明武宗驾崩之后,到现在七八个月时间,杨廷和主导的“新政”给朝廷焕发了活力,稳定了朝廷的财政。
但现在这个时刻,杨一清依旧是要落井下石。
因为杨廷和挡住了杨一清前进的道路。
杨一清一开口,参加廷议的朝臣一个个都忍不住互相用眼神交流。因为对于朱厚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