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和普通宦官不一样,都是人高马大,听闻两人都孔武有力,几个人都很难近身。皇上提拔这样的人当近侍,定然是喜武。要不然内廷有那么多年纪不大的宦官,皇上怎么就提拔他们两个人当近侍。一叶知秋,从皇上选择的近侍,可以看出皇上的喜好。”
“还有呢?”
杨廷和看着自己的儿子还是很满意。
杨廷和是才子,12岁就中举,19岁的少年进士。而杨慎就更是不遑多让,是明朝近三百年时间当中,四川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状元。现在杨廷和是想要考察一下杨慎洞察力,考察一下杨慎政治方面的能力。
“就在今天,皇上突然之间要培养熟悉诸藩的人才。甚至要培养熟练掌握诸藩文字语言,还要翻译他们的书籍,连他们的地理、风俗都要了解。如果没有其他的想法,皇上怎么会关注这样的东西。这是要用这样的办法,去了解周围的国家。我担心皇上是不是想要对周围蛮夷开战,恢复太祖太宗基业。如今大明问题如此之多,若和蛮夷开战,烽火四起,如何是好。”
“有道理。”
杨廷和点头。
对于杨慎的回答,杨廷和还是比较满意。但也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
“父亲,若皇上喜武,那怎么办?”
杨慎并不喜欢喜武的皇帝。
就像是明武宗正德皇帝,他就喜武。而且明武宗喜武,跟其他皇帝还不一样。明武宗喜武是,喜欢自己当将军,甚至还喜欢亲自带兵打仗。而且因为明武宗喜武,所以明武宗重视武官,开始重用武官来和文官打对台。要不是明武宗喜武,怎么可能出现钱宁、江彬此等危害大明江山社稷的“逆贼”。他们能够危害大明社稷,就是因为明武宗对他们的宠爱。明武宗这种做法,对于文官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武官之乱,一直是各个朝代都非常防备的。那些将军一旦有权力,那就是藩镇,那就是军阀,全国就会大乱。汉唐时期那么多的教训,让大家是刻骨铭心。所以从宋朝开始,皇帝、文官都一直是限制武人,防备武人。
但明武宗却重用武人。
在杨慎看来,明武宗与其说是喜武,还不如说是喜欢胡闹。伺候明武宗,杨慎是很失望的。也因此杨慎利用各种理由,并没有留在朝廷,而是回到了老家。杨慎不希望朱厚熜也是一个喜武,好武的帝王。
“安陆传来的消息。皇上从小就练武,这几年也从来没有放松过练武。”
“难道皇上真的好武?”
“最近皇上翻阅马市和市舶司的资料。”
“马市和市舶司?”
“嗯。”
杨廷和说了这些之后,并没有继续说话。
杨慎陷入了沉思。
杨慎并没有问杨廷和,杨廷和怎么知道朱厚熜最近在看什么书。杨慎考虑的是,朱厚熜看马市和市舶司的资料干什么?目的是什么?
杨慎头脑很是混乱。
想了好久,杨慎才抬头道:“父亲,皇上是想要关掉马市和市舶司?还是想要扩大马市和市舶司?不对,如果要关掉马市和市舶司,皇上就不需要培养了解外面的人才。皇上是想要加强马市和市舶司?”
杨廷和没说话。
只是微微一笑。
这就是大臣都喜欢成为皇帝近臣。因为皇帝近臣可以从皇帝的一举一动当中,揣测皇帝的想法。在君权巅峰的明清时期,谁能够准确揣摩皇帝的心思,谁就能够领先一步。
杨慎就在揣测朱厚熜的想法。
“用修(杨慎),你认为新皇如何?”
虽然在自己家里,但杨廷和还是小声问道。
杨慎脱口而出道:“聪慧异常,年幼却博览群书,读书之时认真用功,且思维敏捷,举一反三。若非出生在皇族,一心一意做学问,必是一代文豪。”
“好了,回去吧。你要怎么选择,你自己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