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于二嫂从许小芽的屋里出来, 她脸上的笑容已然从嘴角咧到眼角了,直让于大娘啧啧不已。
“瞅瞅,瞅瞅。这老二媳妇一看到银钱就乐得找不到北了, 果然是有/奶才认娘。”于大娘的声音并不大, 也就是说给于老汉听听。
听着于大娘的话, 于老汉的态度和立场很是明确:“不吵架就行”。
“成吧, 你这样说也没错。”以前于二嫂在上米村的时候经常都不爱说话,每次都是默默的干活和做事,也不喜欢搭理家里其他人, 动辄还爱怼其他人几句,乃至于大娘怎么看于二嫂都不喜欢。
现在就不一样了。于二嫂整天都想着该如何赚银钱, 而且精力十分旺盛, 整个人尤为的积极, 根本顾不上其他, 倒也确实让于大娘感觉省心了不少。
“所以说啊,咱们家还是老四最聪明。把他们都折腾来五水县开铺子,又能帮家里赚银钱,又能免去争吵和矛盾, 可不就两全齐美?”于大娘发自内心的感叹道。
“嗯,老四这个点子确实不错。”一开始于老汉还有些迟疑的。总觉得他们都来了五水县,着实给于书楷增添了很多负担。
可现下有了能赚钱的铺子在,于老汉也就没有那般排斥留在五水县了。
也罢, 就让孩子们在五水县闯一闯吧!好坏也就这样, 既然有银钱进账,那就掏不光四房的家底,可行!
“咱家老四是真的聪明。整个上米村都找不出比咱家老四脑子更灵活的小伙子了。当家的你说,都是读书人, 怎么就只有咱家老四能想出写文章赚银钱的法子?其他人就想不到呢?看看咱们家现下都靠着老四帮扶,眼瞅着大房、二房和三房他们都要起来了,实在是天大的好事……”论起夸赞于书楷,于大娘有说不尽的话语,实打实的滔滔不绝。
“不是他们想不到,是他们办不到。”最起初听说于书楷靠写文章赚银钱,于老汉也很是诧异。因着不放心,害怕于书楷玩物丧志,于老汉还特意去打探过别的学子平日里在家都在做些什么,是不是也都跟于书楷一样在学文章。
然而于老汉得出的结论是,除了于书楷以外的其他学子都没有写文章。
其他人都还好说,隔壁王锦言可是公认的学问好,却也始终没有类似的举动。乃至于老汉一度还想拦着于书楷,省得于书楷误入歧途。
不过于书楷从小就性子跳脱,又实在太有主见,于老汉是个疼孩子的。眼见于书楷很是辛苦的奋笔疾书,于老汉到底还是没能将阻拦的话说出口。
于书楷也没让于老汉失望,很快就拿回了属于他的第一笔稿费。实打实的银钱就摆在于老汉的眼前,他还能说什么?
自此,于老汉绝口不提不准许于书楷写文章赚银钱的话,反而发自内心的支持于书楷多写一些文章。
倒不是为了赚银钱,而是在于老汉看来,文章写多了也就练出了一身的真本事。
这样一来,哪怕于书楷日后不能靠读书识字参加科举,也当不了大官,可于书楷同样有了立足养家的本领,不枉费这么多年读书识字的辛苦,也没有白花家里那么多的银钱。
说到底,于老汉对于书楷的要求从来都不高,也丝毫不严苛。他就是希望于书楷别像他自己、也别像于大哥他们几个哥哥,一辈子就只能靠种地为生,太过辛苦,也委实太劳累了。
于大哥他们三兄弟,于老汉没本事护住。但是于书楷这个小儿子,于老汉委实有些偏心,自是巴不得于书楷以后都不用下地种田。
再者说,于书楷这些年确实足够厉害,不但靠着自己的学问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于家所有人。于老汉毋庸置疑,就更加偏向于书楷这个小儿子了。
“还真是。咱们家老四多厉害的学问,哪里是谁都学得来的?就拿隔壁那位来说,不就被咱家老四比下去了?”于大娘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