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玄幻魔法>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220章2 第 220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0章2 第 220 章(2 / 3)

家相互指骂,这难道就是君子之风吗?”

裴少淮走至殿旁,从案上抓起一把泛黄的旧访单,高举,继续质问道:“平日里漫不在意,真等京察时,收到访单,时日紧迫,便开始道听途说,不加以核实便填写,此举非小人哉?流言止于智者,智者分辨东西,人若无洞世之高见,更应谨言慎行,如今恰恰相反,人人只怕自己写少了,担忧不将敌党挤下去,自己便不能留京,此举非小人哉?”

矛头最后指向吏科给事中,裴少淮道:“君子何惧光明正大论功过。唐给事中不论访单中的小人之举,却驳功绩册里的众人功绩,是怕他人功绩压了自己,还是担忧册上无名?此举非小人哉?”

一个设计陷阱,把前考功郎中拉下水的人,自个一身污秽还没洗干净,却敢上来与裴少淮论君子小人。

吏科给事中被裴少淮怼得哑口无言,他毕竟是提前准备了稿子的,平静些许后,继续不服气道:“裴郎中也曾任过科官,应当知晓,这访单与言官弹劾是一个意思,诤言虽难听,闻若刀剑,却能扬清激浊,裴郎中难不成听不得诤言?若无群官监督弹劾,将那奸佞臣子逐出朝堂,让他们蛀食我大庆国柱,岂不是祸害更甚?只论功不论过,裴郎中担得起这份责吗?”

意思是,访单上的话虽然不好听,兴许也有些失了偏颇,却是为了铲奸除恶,是诤言。

“功绩册里论功也论过,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唐给事中盯着字眼不放,那便改为功过册好了。”裴少淮应道。

至于吏科给事中再度偷换概念“诤言”,裴少淮言道:“冯唐诤言出魏尚,武涉诤言说韩信,吾正是曾官居科官,方知言官之紧要。然而,陛下已然赐权言官谏言,令尔等大胆言说,是平日里公务太忙来不及上奏,还是衙门里缺了空奏本,有何谏言是不能写在奏折里的?非要等到京察时,写入小小访单中。又有何谏言是不能光明正大上疏的?非要借着访单匿名暗藏身份。”

一语道破了众臣们想保留匿名访单的心机。

裴少淮还未说完,接着道:“陛下授权六科十三道言官谏言,为的正是唐给事中口中的‘扬清激浊’‘铲奸除恶’,倘若言官谏言仍不足够,而要靠一难辨真假的访单,长长六载不谏言,而要等到一朝京察时,是不是说明六科十三道平日疏忽职守、失察失责?”

明明身负谏言权,却要盯着访单看。

这番话里,就差一句“留你何用”,罢官换下去得了。

毕竟廷议时,辩着辩着,把自己的官说没了的,从前也不是没有过。

这时,吏科给事中陡然失色,脸煞白着退下了,他本还想着“死谏”证一证文人风骨,然裴少淮一句话把他和六科十三道绑在一块,他哪还敢以一己代表言官,还是让别人来罢。

科官下场,轮到堂上官们。

堂上官是指正三品及以上的朝廷大员,未必是正官,但必定官居要职。

假若说废了访单,是动了言官们的谏言权,那么废了堂审,改为堂考,则是动了堂上官们的“拉拢权”。试想,堂审上,堂上官简要几句评语,便可评定一名官员称职与否,决定其是否留京,如此境况下,那些削尖脑袋一心想往上走的人,岂会不攀附达官权贵?

对于那些手握大权的达官们,天子对他们的约束不足,违背天子政令,任人唯亲,事败时所受惩罚往往罪不至死,事成时收益颇丰。如此情况下,单纯以一个“德”字来约束他们,要求他们不要趋利,显然是天真的。

利大于害,权大于法。

结党营私的风气死而不僵,风吹又生。

正因如此,加之皇帝有意究治此风,裴少淮才会提出“堂考”——以考核成绩替代考语,衙门上司的考语只作辅助参考,大大削弱达官们在京察中的影响力,使得下面的人即便不攀炎附势,也有机会往上走。

裴少淮的新策,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