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平日里对你太宽厚了,瞧你说的什么话。”陈嬷嬷半是提点半是打趣,又道,“姑爷这几日不是在家歇息吗?”
申二家的连连“哦哦”,道:“谢嬷嬷提点,是我办事不周到了。”赶紧折身离去。
又过了一会,张管事过来问道:“嬷嬷可见老爷出来?老爷说今早要用马车,我左等右等也不见人来。”
“张管事在外头采办时,是个机警,怎么在府上反倒憨傻了?”陈嬷嬷道,“姑爷要用马车,自然会从正门出去,你只管在外头等着便是了……且让主子好生歇息几日罢。”
这便又把张管事给劝了出去。
正如陈嬷嬷所言,长长的数月,把满城百姓的吃饭问题压在身上,岂能不累呢?
府上的人都是能看得见、看得清的。
直到辰时,小南小风先后从各自的房间里出来,一边揉揉脸醒神,一边迈着小步子朝嬷嬷这边走来。
小风问道:“嬷嬷,爹爹和娘亲呢?”
陈嬷嬷哄他们道:“嬷嬷先带你们去梳洗,等换好衣裳,就能见到爹爹和娘亲了。”
这时,陈嬷嬷才前去敲门,在外头道了一句:“姑爷、小姐,观哥儿、辞姐儿醒来了。”
半晌,屋里传出些许匆忙的动作声,杨时月回应道:“我省得了。”
又压低声音,“埋怨”夫君道:“都赖你,你瞧瞧,小南和小风都比我起得早了……”
陈嬷嬷笑笑走开了。
……
歇息了几日,也够了,裴少淮回到州衙处理公务。
早出晚归。
这日散衙时,张管事驾马车载着裴少淮归府。裴少淮早上出门时,便看出来长舟有话要说,遂主动道:“张管事,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说?”
被看出来了,张管事讪讪,说道:“老爷还是叫我‘长舟’罢,听起来有文气,也显得年轻一些。”
年少时跟在裴少淮身边,充当小厮、随从,这么些年过去,“长舟”二字在张管事耳中,早不是什么仆从小名了。
每回裴少淮叫他长舟时,都让他想起从前学本事的那段时日。
“确实有件事要请老爷帮忙……”张管事有些不好意思开口,道,“老爷公务繁忙,我又怕给老爷添麻烦。”
裴少淮说道:“长舟,咱们两个之间,有话直说便是,可不兴生分了。”
张管事这才说明缘由,道:“家里大的那个马上就六岁了,到了上学堂的年岁,想请老爷出手,给他开蒙开蒙。”
原来是大儿子的开蒙礼,邀请裴少淮当上宾。
张管事一家跟着裴少淮南下,孩子自然也带在身边。
能让一朝三元及第状元郎点朱开蒙,这般荣耀可不易得,有了这番经历,往后求学都会容易许多。
想当年,裴秉元从国子监请来的一位老学究,给少淮、少津点朱,这么些年过去,少淮少津先后成了状元,哪位老学究的身价跟着“水涨船高”,京都里的贵人都抢着请他过来主持开蒙礼,还提了博士。
在尊师重道里,且是一面之缘的“师生”,也别有一番意义在。
此举有些僭越,所以张管事才踌躇不定。
裴少淮没有犹豫,应道:“我当是什么要紧事,这般神神叨叨的。”又道,“你定下了时候,提前一两日同我说就好了。”裴少淮见过这个孩子,承了其父的机敏,是个有些慧根的。
“诶,好嘞。”张管事大喜。
裴少淮问道:“打算送他去同安城里的哪间学堂读书?”
“托老爷的福气。”张管事应道,“齐族长已经点头,让孩子进齐氏族学里跟着读书。”
“那便好,等回到京都,再给他找个好夫子,我瞧着是个读书的苗子。”
裴少淮的这一句夸,让张管事更激动了几分,老爷见识广、眼光独到,他说是个苗子,便有七八分准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