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不曾料想过竹姐儿会打这样的主意, 她甚至没有同沈姨娘商量过。
裴秉元神色忧忧,沉思未言。
竹姐儿又继续言道:“诗经有云,‘父兮生我, 母兮鞠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讲的正是女儿此时的心境,本欲屈膝报答爷娘恩德,奈何天降横祸,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女儿亦无所惧。[1]”
朝堂中众人道:“女儿感激父亲长途跋涉归来替我撑腰, 感激母亲替我辛苦打算,感激两位兄弟替我出头, 感激小娘生我怜我, 家中姐妹和睦相待……愈是感激, 愈是不甘。父亲勤恳为官,兄弟勤读苦练,伯爵府十数年后又是一番光景, 女儿不愿停留在此处拖累父兄。”
言之凿凿确确, 态度之坚毅, 林氏、沈姨娘上前一番劝说, 亦无所动。
竹姐儿对沈姨娘道:“小娘,你曾说过,女儿可以试着自己去寻是非对错的答案。”
她如今便是在找寻答案。
打动裴秉元的是那句“父兮生我, 母兮鞠我”, 出自《诗经·小雅·蓼莪》, 他停下打点行囊的手, 吩咐小厮道:“去徐家问问,徐大人这两日何时从衙门归家。”
若想办成此事,免不得又要叨扰徐家了。
徐大人如今虽仍在鸿胪寺办公,但已经承了不少礼部的活,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只待礼部陈尚书升二品荣退,十之七八是徐大人替上去。
“谢父亲成全。”
裴少淮站在一旁,欲开言阻止,几缄其口,最后忍住了。
……
翌日午后,裴秉元带着竹姐儿登门徐家。
在听完裴秉元的来意之后,徐大人凝神思忖了好一会儿,才言道:“皇长子册封太子,登时选妃,依照太-祖遗训,为防外戚扰政,太子之妃非民间良家女子不可纳,侄女若想参加东宫选妃恐怕不易。裴家虽三代无官,不事朝政,但毕竟承袭着一个伯爵头衔,此番即便冒险参选,也注定得不了正果……此事我亦无能为力。”
若是换作其他皇子、闲职亲王,官家兴许还会宽许一二。
东宫选妃,是圣上要亲自过眼的,谁敢动别的心思。
徐大人又道:“再者,少淮少津二侄此时读书势头正盛,在少年读书郎中稍有清誉,亲家此时送侄女参加东宫选妃,也是不合时宜的。”徐大人出身寒门,在清流中颇得美名,名声这方面自然顾忌得多一些。
裴秉元颔首,应道:“谢徐大人指点,是我考虑不周全。”又问,“若是选任女官,又如何?”
“此事我倒是支持的。”徐大人首先点明了自己的意思,才细细道来,“一则女官读书通文理,外勤于事,内勤于思,辅佐皇后管理宫闱,在后宫当中颇受皇太后、皇后赞誉。我听闻说,上个月司彩陈九妹年老病逝于宫中,孙皇后为其涕泣,伤心不已,女官在后宫之地位可窥见一二。”
“二则侄女年岁不大,进去避避风头,识些贵人,五年之后出来再行婚配,届时或许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最后才道:“只不过,入后宫为女官,不同于男子为官,心思需缜密,言行需灵巧,十分辛苦不易。倘若是进了尚食局、尚寝局这样的,平日里诸事繁杂,干了体力活,前程又未必见得是好。就不知侄女有没有这份决心,有没有这份悟性了。”
竹姐儿坐在父亲身旁安静听着,徐大人问话后,她没有犹豫太多,言道:“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想试试,恳请徐大人提点。”
徐大人欣慰,哈哈笑道:“倒是个有主意的。”又接着道,“我听闻公主已开始习文作画,身边势必缺个伺候读书的,你或可立志于此。”
徐大人没有直接提点应当如何去做,而是说起大庆建朝以来诸位公主的婚事,早先多嫁与公侯之家、功臣之子,以官宦子弟为驸马;自圣上登基开始,改了制度,公主与诸位皇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