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元轩便入朝上了任。
大司马一职常以授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联称,北齐的大司马与大将军并为二大,而兵部尚书是个闲差,与巡抚又截然不同,早在北魏延和元年,太武帝拓跋焘率名将来大千北伐,大败柔然之后,太武帝以来大千勇猛、多有战功且熟悉北境险要,遂诏其“巡抚六镇,以防寇虏”,而兵部尚书主事军事与皇宫内御林军。
元轩上任,除了高延宗心里不痛快,还有一人比之有过之而无不及,此人就是杨愔。自高洋薨逝新帝继位后,作为先帝身边的红人,杨愔在新帝身边时下走运,官封五品以上,虽没有高演地位高,但新帝几乎对他言听计从。这日正逢杨愔在凝辉堂宴请邺城帝都朝中新贵。
杨愔官运亨通,时年走运,面色红润身形发福,坐在椅子上颇为装腔作势,道:“今年在下有幸在陛下身边当职,虽上有王爷辅佐,却也公务缠身不得空闲,今日请了各位新贵在此一聚,也算难得。”
正说着,只见珠帘一挑,进来一位将领,身着藏青箭袖大长袍,剑眉星目,未温闻其声只见其笑,此人一现,在座新贵皆笑脸起身相迎,满堂寒暄。
曹溪丰拜过杨愔,随后落座,才道:“大人相邀,实属难得。”
周遭闲话过后,便说起现下朝堂之事。
杨愔挥手示意让服侍的人退出去,道:“不知各位对新上任的大司马兼兵部尚书,可有何见解?”
“尚书大人是王爷的至交也是恩人,由王爷亲自举荐,陛下年幼,朝廷用谁不用谁还不都是王爷一句话。”
“是啊,”杨愔心猿意马,道,“王爷位高权重,朝堂局势掌握的恰到好处。”
“这位尚书大人也有过人之处,”有人道,“听说一上任就把各司治理的井井有条,既然是王爷举荐的人,当然得是翘楚,不然如何为我大齐效力?国法律法如何得到有效实施?”
杨愔却叹了口气:“只怕此人不简单,身份不明,来历不明,我大齐是人才没落了?怎能要一个从天而降之人来担此大任?”
各新贵纷纷交头接耳,顿时群情激昂,为了这么个依靠关系就能平步青云的尚书着实有些愤愤不平。
群情奋起也好,难以接受也罢,目下可是权势当道,这些儒雅之士终究还是人微言轻。
散席时,其他人都摇着头窃窃私语着退了场,杨愔唯独留下曹溪丰。两人出来楼下,四下无人,杨愔才露出本色,冷哼道:“辅佐?实则就是掌权!就凭他一句话,那个位子说给谁就给谁!再这样下去,你我的命便是刀下鱼肉,溪丰,咱们该筹划筹划了。”
曹溪丰吃着干果,他可不是省油的灯,眼下局势高演当道,他与杨愔是一条藤上的瓜,同在一条船,要是翻了就一起殒命,他丢了一棵杏仁在嘴里,无声一笑,道:“大人想怎么做?”
杨愔道:“当年北魏元善见背后是高欢,后北魏分裂,北周那边宇文邕背后是宇文护,如今陛下年幼,他身后显然就是高演,他正安插人进朝堂,居心叵测,有朝一日,谋朝篡位也未可知,你我若再不动作,恐有一日,他会将我等除之而后快!那时就只能任由宰割,死无葬身之地了!”
曹溪丰闻言,心内一凛,蹙眉道:“卑职随时听候大人差遣!”
“嗯,去吧。”杨愔摆摆手,曹溪丰拱身拜别,杨愔瞧着曹溪丰的背影,心内盘算着,须臾,冷笑道:“咱们走着瞧。”
曹溪丰在先帝私巡禁军任统领,手里掌着军士,杨愔身边虽有死士,却并无实权,必要时也不能明目张胆的出现,有了禁军做后盾,加上他是先帝身边的人,才敢由此一搏。
元轩办完差事回当职庭院,他跨入门槛内,便得了趋炎附势之徒的嘘寒问暖,那匆匆路过的满员官员与小使甚至连打杂的狱卒都要远远的看他一眼。
长得太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