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侍郎迎娶吟风阁才人那日,听闻嫁妆都占了几条巷子,迎亲的队伍浩浩荡荡,京中的女子无不艳羡。
这下沈侍郎对这位女子的偏爱,也被众人看在眼里,也断了往上凑的心思,这场赐婚的闹剧就此揭过。
春日将尽,一连下了七日的大雨,终于在第八日迎来了第一个晴天,也是在这一日,宜城的水患便传到了京都的朝堂。
赵王震怒,将上奏的折子一把丢到跪在殿前,工部尚书的膝旁。
“平日的俸禄竟是喂不熟这些鼠蚁之辈!给我查!凡是涉案官员,一律秋后问斩!一城的百姓死于洪流中,我赵国养的官员竟是如此办事的!若非殃及郦城,怕是这洪流淹到了京都,寡人才能知晓!”
赵国沿袭前朝的制度,每一座城都有水界碑,若是河水的水位到了相应的刻度,便需快马加鞭上报朝廷。
可这宜城都被淹了,事态已失控才传回来,若非幸存的难民外溢至郦城,被郦城的新任府丞楚长风发觉,这邑城的人还想瞒天过海,偷偷将此按下。
朝中身为工部侍郎的谢韫自早朝伊始便一直皱着眉头。
这不仅算是宜城官员未及时上报,工部尚书也有失察之罪,连同谢韫也一同战战兢兢,这回工部是闯了大祸了。
“那个郦城的府丞,让他立马带人手赶往宜城,寡人许他便宜之权,在京都的人到达前将水患控制住!”
赵渊大袖一挥,一手捂在胸口处,另一只手太过激动,颤抖着指向殿中的人,
众官员齐声应“是”,纷纷加快步伐,赶紧离开这座大殿,帝王震怒,太过渗人了些。
宜城本是赵国的粮仓,连年上贡的米面都是从宜城出来的。
宜城被淹,损失了大批粮食不说,百姓流离失所,涌向京都,更是民怨载道。
可偏偏民间早就民不聊生,只是赵王头两年没有对宗室下手罢了,那时还需要世家的支持,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掩耳盗铃到现在,赵国的腐败愈发严重,如今闹到了一城百姓都几乎丧命的地步,这是对君威的挑衅。
赵渊在朝堂上如此大的反应也是听闻了一些民间的传言,丢了民心,这是每个帝王都不愿看到的。
今早的事情,让京都的各部官员都忙得焦头烂额。
发大水,一城被淹,户部要核算今年的粮食,课税的损失,国库本就不充裕,现如今还要拨赈灾银,这哪里拿得出。
工部派人前去宜城指导治水,当地的东西都被淹了个遍,只能从京城运过去,时间长了不说,这治水耗时耗财。
说来说去,都需要足够的银两,可这国库,实在是让各个部门的官员有些捉襟见肘。
“沈大人,这可如何是好啊。”
沈府中今日来了许多朝中官员,放眼望去,沈云舒穿着便服坐在主位,两侧端坐着的,便是当今朝中的中流砥柱。
自从沈云舒成了赵渊的左膀右臂,加上他本就为人和善。因此一有大事他们便会亲自登门。
不过表面上是寻求她的意见,实则只是从她那里探听赵王的口风罢了。
“如今国库的情况您也知道。”户部尚书想起那些账册就头疼,望向沈云舒,希望从她这里寻求出路。
“上回郦城的那个铜冶,本官记得是派了专人看守的,如今朝廷难,百姓更难。今年各地的课税减半吧。”
沈云舒蹙眉,思忖片刻后道。
“可是大人,朝中的来源大多是课税,减了半数,怕是国库明年便耗光了,加上今年灾祸连连,朝廷已经入不敷出了。”
户部尚书轻叹着摇头。
“是啊,如今各地都要用银两,我这边治水的银两还未批下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