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端见她这副样子,也无可奈何,如此多人在场,他身为大理寺卿怎好当众推辞,便道:“会试一案关系社稷,自然是要查清楚,来人,将他所说的文章与杨高的考卷拿来当堂比对!”
“大人英明。”沈云舒莞尔道。
吴端表面上回以微笑,可眼角的抽搐瞒被沈云舒和谢韫看在眼里,后者看向沈云舒,沈云舒转头正好对上谢韫的眼神,她微微一愣很快又恢复如常。
“不必看了,我确实用了李珣的文章,那又怎样,我母亲姓赵,是跟着王上打下江山的!王上幼时曾由我母亲照顾长大,这官就算我不参加会试,一样可以向王上讨来!”杨高的声音在堂中尤为突出,没想到到这时他还拿自己的身份说事。
“原以为这次宗室也有真才实学之人入了二甲,没曾想竟是这样来的!”
“或许前两年寒门中无一人入前三甲也是有人暗中捣鬼!”
“宗室是无人了吗?二甲竟也是舞弊来的。”
“呸!老学究竟是因为他们两个的私心枉死!去年他突然疯了指不定也是他们搞的鬼!”
“对!此等人就应永不录用逐出京都!”
“就是就是!”
大理寺正门石阶上的那些离上榜仅有一步之遥的学子听罢,神情忿忿,情绪高涨,如此轻而易举就将别人寒窗苦读十余载的艰辛践踏,谁能忍住这口恶气。
“吴大人,这……”沈云舒抬首向首位的人望去,此时群情激愤,吴端再圆滑也躲不过去。
“各位莫急,本官知道你们上京赶考不易,舞弊确实与诸学子而言太过不公,此事牵扯甚广,待本官进宫向王上禀明,定会给各位一个满意的决断。”
吴端这是缓兵之计,将难题抛给赵渊,让他来做这个恶人。
沈云舒见他并不表态,眼底微微一沉,起身看向杨高,厉声道:
“我赵国方开国两年,犹如尚在襁褓咿呀学语的幼婴,王上设立科举正是因为科举选贤举能将这乱世平定。科举乱,国本亦乱,你适才说你的母亲照顾王上长大,这是令堂对王上的养育恩,才让你自小便锦衣玉食,可你心思不正如何为父母官造福百姓?我朝如此多的寒门学子苦读十余载,胸怀锦绣,有拨乱济民之才,你如此做,便愧对王上之恩!”
说到此处,沈云舒从袖中掏出那封血书,凝视片刻,将其摊在右手上,左手负在身后,转身对众人道:“这便是当初在李老先生怀中搜出的血书,句句恳切,字里行间无不令人动容,临死之际仍愿来生为寒门中人,体民生疾苦,担君王之忧,这才是我朝读书人应有的风骨!李老先生言明愿以身死,为天下寒门争得一席之地。”
“沈某今日所言,是想告诉诸位,寒门也好,宗室也罢。无论将来你们命途为何,或入仕,或经商,或从军,我朝要的是敢与乱世相争,心怀万民,共创盛世之人,你们是将来国之栋梁,希望有此心者,沈某能在明年春闱依然见到你们,待你们放榜及第之日,沈某将在聚贤楼设下宴请,广邀各位前来共赏佳酿!”
首位的吴端怔怔地看着眼前这人,毫无刚才的愧色,一身绯色官袍,声音朗朗,目中清明,让人挪不开眼,只听过她的传闻,但不知此人真正的面目竟是如此风姿,看来此人确非池中之物,自己是真的老了,这大理寺卿的位子怕是很快要换人了。
大理寺阶上的众考生目光炯炯望向沈云舒,适才是愤懑,现在则是被她重新燃起的斗志。
坐在沈云舒对面的谢韫再一次觉得自己与她之间仿佛有一堵墙,虽然自己高中状元,可在她面前,总觉得自己不如她。
“吴大人,这判决……”今日这判决必下,吴端是逃不过的,沈云舒转身对他躬身行礼。
“将这二人打入大牢,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