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伟东一家先进门给姥姥姥爷拜了年,然后唐伟东又在表哥的带领下,在村里走街串户的,给姥爷的那些近支兄弟子侄拜年。
没法子啊,整个村子都是一个老祖宗传下来的,算起来都是一家人。这还是光去近的呢,顶多也就是跟姥爷一个爷爷,跟母亲一个曾祖父的人家呢。要是扩展到五服,或者更远一点,那可了不得了,你就在村里可劲儿的转吧,那谁受得了啊!
开心的是,每到一家都能得到块儿八毛的压岁钱。只要还上学就不算成人,没上大学、没结婚、没参加工作挣钱,那就是孩子,红包大概率还是会有的。
给多给少唐伟东不在乎,压根儿也没指望着这个发财。关键这是长辈的一片心意、一份美好祝愿。人家给,唐伟东就乐呵呵的收下,不给,也不会不高兴,就当找一乐子罢了。
转了一圈儿,然后又回到姥爷家吃饭。饭,是分开招待的,亲戚多,一起肯定坐不开。
两个舅舅轮流招待客人,每家一年一轮。女婿等男客人都去舅舅家喝酒,闺女和女客人,还有小辈儿孩子们,都在姥爷家吃。
唐伟东自然是坐小孩儿那一桌咯。别管他在外面多么牛逼,到了这里,他就是个孩子,就这么个待遇。
他也乐意坐这里,让他去男客人的桌上他都不去。人小辈分低,去了斟茶倒酒的活计,全要他们这些当小辈儿的干。
人家喝酒他们看着,只有人家动筷子了,他们才能跟着动。人家放下筷子他们也要放下,还要赶紧帮人家倒水添酒。饭菜吃不了几口,光干活了。
唐伟东这个懒得腚眼儿里生蛆的货,他能去干这事?反正上边还有年龄大一点的表哥,这种“倒霉事”,除非特意喊,否则也轮不到他。所以他才乐得清闲,绝对不会不主动去揽事呢。
吃完喝罢,男客人照例还是要回到姥爷家集合,坐着聊会天,小辈们出去玩儿自己的。
一般下午太阳落山前,闺女女婿是必须要回自己家的,初二回娘家是不能住下的。就这么个风俗,反正唐伟东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只管照做就是了。
一直是这样,也可能是互相之间离得近的原因。后来就无所谓了,孩子们分散在天南海北,回趟家不容易,稀罕都稀罕不过来,谁还管让不让住下的风俗呢。
大人们聊天的时候,孩子们一般不爱在这里,插不上话不说,还总被提溜出来当话题,谁愿意找这个“刺挠”啊?
不过这次唐伟东没有出去,他还想在姥爷承包的山上盖学校呢。正好现在人齐,当着大家的面说出来,省的有的人以为自己赚姥爷的便宜,引起亲戚之间的误会来。
长辈们坐椅子,唐伟东坐在小马扎,苟缩在角落里。
坐了一会,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唐伟东找了个机会,起身先帮大家续了杯水,插进话头,直接当面锣对面鼓的对姥爷说道:“姥爷,有个事我想跟您说一下。”
姥爷随意的“嗯”了,没有其他言语。
“那啥,我年前去我老师家的时候,聊起来了,想在咱们这里建几所学校。我回来跟市里商量了一下,市里表示非常欢迎。选址的时候,就想不占好地了,就在建在山上得了。西南边的山区,不是被影视城圈了嘛,我就想着在西边的山岭上建得了,离咱们这里还近。咱们附近要是有几所学校,指不定咱们也能沾点文气呢!”
唐伟东知道老辈人信这些东西,尤其是对修路、办学,那不是一般的热衷,甚至都可以说是刻在骨子里的执念了。这也是东山省这边大部分地方的传统,所以唐伟东才从这方面下嘴的。
“西边?你是看上你姥爷的那两座山头了?”做为家里最大的官,坐在一旁的陈爱国似笑非笑的看着唐伟东说道。
唐伟东点了点头,怕姥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