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吃完晚饭之后,卓毅来到位于二楼的书房,坐在窗边的沙发上,摊开笔记本,上面列着各种茶叶基地的规划图。
卓毅一幅接着一幅的看,觉得都还不错,虽然没有特别惊艳的,至少能看得过去。何况,预算只这么多。
“你比以前积极多了,看来是做好准备了。”身后有人说道。
周熙桐把一头飘逸的长发盘了起来,用一个蝴蝶发卡固定住。她双手抱臂,见卓毅回头,直接坐在他身边的沙发扶手上,夜灯暗淡的光线在她的脸上形成深深的阴影。
“哦?”
“你没这个打算?”
“你要我转换一下思路想问题,我转换了,发现我不能做这个‘带头人’。”
周熙桐投来疑惑的目光,“什么意思?”
“老婆,你知道制约咱们村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卓毅一脸认真地问。
周熙桐想了想,说:“资金,人才,地形,产业?”
卓毅摇摇头,“都不是。”
“那是?”
“工资!”
周熙桐眼前一亮,赞同的点了点头。
基层的工资的确很少,涉及到开支的问题更显得少。原因是,一切的生活开销是不可能找任何部门报销的。那么因公事而开支的油钱、食品等只能自行解决。
于是,解决的办法就有很多。比如老主任的方法就是自己发展了养猪产业,丁聪是帮家里做生意,而卓毅则是靠父母的接济。
但是没有解决办法的人该怎么办?
而且,村里的事情从来都是又多又杂,自己又要谋求个人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等于是在把一个人分成了许多份,还经常面临着抉择问题。
有鉴于此,就有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从村里的企业拿出一部分钱给村里工作人员,让他们能专心的做事。
当然,这笔钱必须是经过村民大会集体表决同意之后才发的。
隽岗村暂时没有那样做,一来是村集体经济几乎用于补贴各类困难群众,没有余钱。二来是都有门路解决,需要没有那么迫切。
“你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打算是要协助茶厂的发展壮大,再从企业拿出一部分钱作为工资发给工作人员。”周熙桐猜测说。
“没错。”卓毅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吸收年轻人加入我们的队伍,除了思想教育,就是物质奖励。”
卓毅进一步说:“我如果是这个‘带头人’就不好说话。我拿的多了,村里还有不少需要长期补贴的困难群众。我拿的少了,是不是对不起我的辛勤劳动。”
“你倒是挺实在的。”周熙桐笑了起来。
“有些话一开始说清楚最好,省得以后各种阴阳怪气。再说,我是立足于咱们村的长期发展才觉得自己不做这个‘带头人’是最合适的选择。”
“你不来干,谁合适呢?”
“张岳,张蕴兄弟?”
周熙桐不认识张岳,但认识张蕴。
张蕴的儿子就在她带的班级,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小孩。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小家伙装肚子疼,就为了不上课。结果被医生察觉,小家伙差点挨了张蕴一顿棍棒“教育”。
“你的想法,真是刁钻。”周熙桐最后评价说。
晚上天气有些闷热了。
卓毅和周熙桐索性从屋子走了出来,在外面支了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盘瓜子花生,两边各一把椅子。一边嗑着瓜子,一边看书。
但卓毅的心思全然不在书本上,也不在瓜子,而是回忆起自己和张氏兄弟第一次见面的场景。
记得应该是卓毅第一次单独入户的时候,去的就是张岳家。目的是参观他的魔芋生意,写一篇与之相关的新闻稿。
到的时候,张岳的堂弟张蕴正好出来,见到他:“阿毅,什么风把你吹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