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英华也很高兴,这一世,局面已经打开了。不像上一世那样艰难。这一世,不但人都在,手里还能有几十万两银子周转,这实在是太好了。何英华高兴的都想大叫了。
不过,她还是忍住了,脸上却是笑意盈盈:“大哥,我账本也看的累了,你也辛苦了,赶紧回去休息吧。我已经约了三哥,二哥一起去工坊那边,看招收新织工的情况。”
何明耀伤势还没有好透,自然也是容易疲惫,闻言就说:“好,你们去吧,只是要带齐了人手跟着,那里比较乱。”
何英华高兴的答应了。
路老五本来是苏城边上虎山脚下的农户。家里人口众多,地却只有二亩,哪里够吃,没有法子,他只能托城里的亲戚给找了何家工坊的活计干着。从十二三岁进入工坊当学徒,一步步到现在,四十二岁了,他已经成为了何家工坊里面的一级管代。
作为一个一级管代虽然比不上管事们,但是,作为织工,已经是顶级的了。他不但自己织布,手下还常年带着几个徒弟,日常生活,徒弟都给他伺候的好好的。他每个月还能有二两银子的月钱可以拿,每织出来一匹顶级绸缎,还有额外的奖励可以拿,这么算起来,他一年大概能拿到将近四十两银子的工钱。
他在工坊还吃住不要钱。所以,一年到头,路老五能把大部分银子都省下来送到虎山脚下的乡间家里。因为他收入高,他家这几年,田地增加到了六亩,还盖了五间青砖大瓦房,看起来跟地主家一样了。他的四个儿子,六个女儿也都基本上成家了。四个儿子里面,有三个都是进了何家的工坊,每个月也都有不菲的月钱可以拿。家里的日子是越来越红火。
富裕起来的路老五,并不是只照顾自己一家人,这么多年,他也经常帮助村里的乡亲们,只是想进工坊就困难了。因为工坊招工特别严格,不是谁都能进的。
最近几天,路老五尤其高兴,本来,何家大老爷何源突然去世,接着,工坊里面一下子几个月发不出来工钱,让大家都很担忧。各种谣言满天飞,很多人都说,何家倒霉了,得罪了京城的皇帝,何家以后说不定会比他们还穷。那欠下他们的工钱,估计要黄了。大家都忧心忡忡。
现在好了,何家一下子把欠下的工钱全部都发下来了,大家高兴之余,干劲也更加足了。这还不说,在何家工坊旁边又建立了一个新的工坊。也是织绸缎和棉布的。不过,据说不是像他们工坊这样的顶级绸缎。那边是新的织机,织布很快,织出来的是普通居多绸缎。据说,现在这个新工坊旁边,还要建设一个更加大的棉布工坊,到时候,要需要更多的织工,纺织棉布。
织什么,大家不怎么在意,大家在意的是,新工坊建立,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个,何家挺过来了,不但挺过来了,还扩大生意了。何家越来越好,他们就不会失去现在的工作,就能继续过这样快活的日子了。第二个,新工坊建立,就要招收大量的新织工,谁家没有三朋四友,没有七姑八婶的亲戚,都想把自己家人拉到何家新工坊里面干活。可是何家工坊是那么容易进的吗?没有技术,没有人引荐根本就进不去。当然了,何记工坊里面的织工们也想引荐自己的亲人进来,可是,这织工的数量有限,不是谁能有名额引荐的啊?现在好了,新工坊建立了,多出来的这些大量的织工,就可以引荐自己家人进来了。这真的是太好了。
路老五一边盘算着怎么拉自己家亲戚一把,怎么拉村子里的人一把,一边往家里走。他在工坊边上,分到了两间小房子。这小房子是工坊的,一共有十排,都是给织工们住的。普通织工是几个人一个房间,大通铺。大织工就是一人一间房子。管代能有两间房子。管事则是更加好,能有三间房子还带着一个小院子。
路老五的这两间小房子,之前是老婆在这里住,后来,孩子一个个大了,就是孩子们轮流在这里跟着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