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确实不行了,即便是贾亮不说,明眼人也能看出来。
在这件事中,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个是背后的神秘人是谁,这个锦衣卫一点查了好几天也没有一点点头绪,人毛都没有抓到一根;第二个是,那些军械是如何进城的,又是从哪来的,这个也查不出来。
一如贾亮猜测的那样,军方与这件事有关的线索全断了,文书一点也没有,好不容易摸到一个有可能有关的证人,结果锦衣卫刚找上门去,那人死在家中。
“父皇,都是孩儿的错。”
皇宫里,朱统正在给手下背书:“孩儿一定回去好好整顿锦衣卫。”
这家伙很机灵,现在就他们父子三人在场,言语间没有那么正式,文昌帝没有发火,轻轻放过了此事。
“炎儿,大臣可商议妥当了?”
文昌帝看向朱炎,说道:“还要尽快拿出一个章程来,早些定下早些投产,辽东等不得了。”
朱炎道:“父皇,大臣们一致同意开设专门的工厂生产贾亮那火铳,只是...”
说到这,朱炎顿住了。
那一夜战斗轻松结束,一个百户便将三百多的贼人打死打伤一片,战果赫赫。
虽然这些贼人不过是乌合之众,但贼人的人数在那放着,即便是京营禁军都做不到如此轻松的大胜,自身一人不伤,这才是关键。
因此,立下赫赫功劳的火器自然被所有人重视起来。
本来贾亮这四百人就是用来做实验的,文昌帝、朱统都对此,或者说对贾亮抱有一定的期许,现如今贾亮果然给了他们一个巨大的惊喜,扩大生产便是自然的事情。
“只是什么?”
文昌帝这几天一直在忧心辽东的局势,王子腾那边的塘报已经迟了许久,这不是一个好的,也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只是,这件事由那个衙门主办,大臣们没有决断。”朱炎想起内阁那些老大人一个个脸红脖子粗的,不禁十分头疼。
生产一事,本来就是工部的事情,但兵部的秦正不同意新火铳交给工部,非说这是国家机密事,是事关国朝军队前景的大事,应该该脱离出来,专门设一个工厂生产。
秦正这么说也有道理,因为火铳已经引起文昌帝的重视,放在工部一大摊子烂事当中势必会被耽误。
文昌帝揉了揉眉心,十分疲惫的样子,手底下的大臣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不放过一点油水。
“这件事就不要争了。”
说到底,文官这边是以朱炎为首,兵部是朱统的,文昌帝对两个儿子说道:“朕已经有了决断,此事就此作罢,走吧。”
俩兄弟心下凛然,知道这番争斗引起了老头子的不快,当即不敢多说,一起出去。
内阁当中依然在争吵不休,一个老太监过来了。
“各位大人,陛下召见。”老太监乃是夏守忠,赵义统领东厂不在文昌帝身边后,这老家伙顶替了赵义的位置,时常在文昌帝身边侍候。
这把老太监乐疯了,对外愈发骄纵起来。
七个老大人,以周正国为首老家伙们分成两派,一起去见文昌帝。
“火铳生产一事不用再议。”
文昌帝一改常态,没有和这些老家伙们磨嘴皮子:“工厂就设在贾亮的庄园之中,工匠从工部调拨,人手任由贾亮挑选。”
老大人不依,絮絮叨叨的扯工厂的归宿问题。
这一次,文昌帝无比的硬气:“工厂不用户部拨款,款项由内府供给,主管衙门也从十二监中挑选,此事交给夏守忠吧。
“记住了,一切听贾亮的。”
夏守忠闻言一阵懵,心说我这才过上没几天的好日子,又调走了?
内廷十二监,以司礼监为首,夏守忠还巴望着当司礼监掌印太监,以此取代去了东厂的赵义,没成想这次不仅掌印太监没了,还要被调出司礼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