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云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轻轻一推,露出几十根带着黑色头的小细棍,抽出一根,捏住细棍,将黑头往盒子侧面的黑纸上轻滑一道。
“嗤”一声响,细棍子头上就燃起一小簇火苗。
“这点火的是什么?”有女生好奇问。
“洋火柴。”
刘翠云答完又从灶口下方捡起一小片肉色的小木片。
把小木棍放在小木片下方,一会就点燃了。
“这个是很好的点火柴,你们认一认,以后上上砍柴的时候一起捡回来。
“哦。”
认真看刘大嫂点火、生火、架柴。
众人这会才知道烧火也是件复杂的工作。
一会儿,刘大嫂又手脚麻利地开始刷锅煮米饭。
两个农民大哥挑了两担水进来,倒进一个大水缸里。
苏洛出声问:“大哥,你这水哪里挑来的?”
“是山边的泉水。”
“远吗?”
“挑一趟来回要十几分钟路程吧。”
“啊,这么远?”
等他们再去挑水的时候,几个知青也跟过去看水源。
在城里的时候大家吃的自来水,山泉水什么样的还没见过。
而且刘大嫂放话在前,他们只帮忙做两天饭,以后得自力更生,以后挑水的活也得自己干。
大家边走边聊。
“大哥,你们怎么称呼啊?”
“我谢五斤。”
“我叫谢七斤,我们两个都是队长的弟弟,他排老二,我排老三。”
“你们的名字好特别啊。”
黝黑的农民大哥嘿嘿一笑,“我妈说是按照出生时的重量起的名,我们农村人没文化,起这样的名字好记。”
“哦,这也挺不错的,而且这名字还挺有纪念意义哈,以后我们就喊你们谢二哥、谢三哥吧。”
苏洛热情称呼,在这小河村,一村之主是谢大队长,可得先和他们打好关系。
其他几个知青也热切喊他们谢二哥、谢三哥。
两个农村青年被这么些知青甜甜叫着哥哥,心里乐开了花,便把本地的乡土风情都一一说给他们听。
大家的关系也走近了些。
果然,走了七八分钟才到一处山脚下,这里有个两米宽的水潭,一股山泉自上方的石壁缝隙中流出。
泉水十分清澈。
有几个农村媳妇正在拿着水瓢将泉水舀进自家的桶里。
她们看见知青们来来,纷纷让开。
“你们先装吧。”
“不急,我们已经挑了两担回去了。”
这几个农村媳妇便赶紧装好水,拿起边上的扁担,弯下腰,两手抓稳两边水桶的提绳,站了起来,迈着晃悠悠的脚步走了。
谢五斤和谢七斤各装好两桶水,准备挑的时候,陈建明自告奋勇。
“谢二哥,谢三哥,这一趟我们挑回去吧。”
“好勒,记得两边距离一样,起身的时候慢点,别闪了腰……”
陈建明和徐晓东跃跃欲试,率先抢过扁担,搁在两个水桶的提绳上,弯下腰,肩膀送下去,才要起来,居然纹丝不动。
再运了把力,两个木桶刚离地,扁担一歪,挑水的人摔在地上了。
两桶水也倒了。
两个男生屁股坐地上,一片湿漉漉。
好不尴尬。
“这……也太重了吧,感觉有百来斤!”
“要不减半试一试?”
其他男生重新装了半桶水。
这次张青峰和马国强试着挑水。
最后是咬着牙才站了起来。
摇摇摆摆走了几步。
立即放下。
“哎呦,不行,实在是太重了!”
几个女生去试,也是挑不动。
“我来试一试吧。”
陆衍出声,弯下腰,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