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食诱惑面前,大家的劳动积极性都很高。此外,还有末位处罚制度。就是劳动表现差的,摸鱼的,扣除每周一次的鱼肉补贴,还要公开站台挨批评,让其丢脸。
长期摸鱼的,甚至会被扣除一半的面包份额,会挨饿。当然,这种情况很少。为啥?因为这个年代的农奴,是半奴隶,不敢乱来。而后世的社员,人家是主人翁,地位高,敢和上级叫板闹事。而这个年代的农奴,根本没地位,真要摸鱼,是会被打的。所以,基本不存在公开摸鱼的现象。偶尔摸鱼也许有,长期摸鱼绝对没,除非活得不耐烦了。
在这种激励和惩罚制度的配合下,北海国马林名下的农庄非常有活力,人人爱干活,人人怕被站台挨批评和扣除食物。
这样的生活,在同时代的其他国家的普通百姓眼里,几乎就是天堂般的生活。因为,在这个年代,欧洲国家的普通农民的生活一般都是吃着掺杂了泥土、木屑、石子、树叶和野菜的劣质面包,面粉含量不到一半,面包硬得可以当板砖砸人……
甚至于,连这样的黑棍面包,一般人家都不能天天吃上。半饥半饱,才是这个时代欧洲农民的常态。至于衣服、住房和医疗,也是其他国家普通农民不能比的。因为,这个年代的衣服很贵,都是按照先令来计价的,正常的贫农,应该都是衣衫破烂,脏兮兮的才对。而北海国马氏农庄的农奴们,都穿着统一的粗羊毛做的工作服,看起来非常精神。而且,每个人都干干净净的(每个农庄都有澡堂)。
医疗方面,别的国家的贫苦农民,生病了只能硬扛或者等死。而马氏农庄的农奴,还会被马车送到镇上的教堂,找懂医术的教士治病,农庄出钱……
这样幸福的生活,很快击垮了参观者的心理防线。回去后,这些背负债务或者家里人吃不饱的尼德兰贫穷自耕农们,很快就收拾收拾,变卖了家产土地,在贵族们的组织下奔赴北海国了。当然,也有少部分不肯走的,但贵族们有的是办法对付他们……
在这种半忽悠半事实证明的高明手段下,尼德兰这边的圈地运动进行得非常顺利。唯一的缺点就是——那些参观者回去讲述后,连不少家境不错的自耕农都动心了,让只想送走部分农夫的贵族们有些措手不及。毕竟,他们也需要部分人留下帮他们种地或放羊啊。好在,这个年代农奴不自由,想要离开必须有领主的同意。不然,有些尼德兰贵族名下的农奴得跑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