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焯回宫后直接去了重熙皇帝停灵的大殿,卢丞相当着百官的面,将重熙皇帝的遗诏再次宣读一次。
百官跪拜,新朝初现。
从此辛焯做为大晋的正统继承人有了法理依据,纵使有人想要说点什么,也被皇宫中肃杀的气氛吓得闭了嘴。
齐王之乱造成的后果比较深远,辛焯不再信任现有的御林军兵将,而将京营的大军,留在了宫中护卫他的安全。
金朋义因平乱有功,摇身一变,从京营的副将,变成了掌管宫中安危的御林军统领,并协管着京城的护城军,一时间风光无二。
而肖华飞虽未经明旨任命,朝中百官已拿他当影龙卫正指挥使来看,有许多人对他的态度已从原来的不理不睬,变成了笑脸相迎。
重熙皇帝的丧礼依旧如常,广场上跪满了低阶的官员,分早中晚三次守丧致哀,其间还有繁复的仪轨,着实让人心身疲惫。
而在偏殿内,卢丞相以辛焯的名义,召集朝中三品以上大臣闭门议事。
大行皇帝的丧礼非常重要,但朝廷的后续规划也要立即定下来,特别是新朝年号与辛焯登基的事宜,已经不能再拖下去。
这种向来只有高级文官与勋贵参加的场合,本轮不到肖华飞参与其中,议事的进程向来由文官们把持。
可辛焯在孙喜的提醒下,也马上反应过来,他不能让文官们牵着鼻子走,于是强烈要求肖华飞一起参与议事。
纵使有几名文官出言反对,但没人能说服开始变得执拗的辛焯。
只要肖华飞不到场,辛焯便躲在先帝灵前,谁也不见。
卢丞相又抱着老好人的态度不管不问,这位心力憔悴的老丞相,只等辛焯一登基,便打算告老还乡。
最终文官们不得不妥协,肖华飞以旁听者的身份,参加了新朝的第一次闭门会议。
寒冷的偏殿中,除去李春阳与两名侍郎,其他的各部高级官员均已到场。
金朋义不管文官们的目光,拉着肖华飞站到了勋贵那一群当中。
肖华飞在勋贵中受到了热情的问候,看来因为金朋义的关系,勋贵们已经开始把肖华飞当成自己人。
而且这些勋贵当中,有许多人的庶出儿子与肖华飞并肩战斗过,这又让大家的距离拉近不少。
肖华飞举止完美的应付着这些勋贵,不过他心中明白,只有他能为这些人带来更多的利益时,彼此的交往才会越发紧密。
若是有一日,他失了势,这些人会像从未认识过他一样,将他抛彻底弃掉。
工部李侍郎将手拢在身前,在赵宏锦身边酸溜溜说道:“看来这位就是新朝的显贵喽,不过听说此人是个商贾人家出身的小子...一群见利忘义徒罢了,真不知道先帝看这小子哪好。”
赵宏锦扭头看向李侍郎,微笑劝道:“见悟兄还是少说两句,刚才殿下的意思很明白,单靠咱们这些人,怕是压不住这小子了。再说不管这位肖大人出身如何,也是立下大功的,见悟兄这么说人家,就有失公允了。”
李见悟嘴角轻挑,“你老赵家人说话,向来嘴不对心。不过你那侄子老夫倒是很欣赏。听说齐王这回就是折在他手里的?”
赵宏锦多少有失意的回道:“这次宫中大乱,千里做得那些,不过是些微末功劳罢了,跟旁人比还远远不够。可惜冯克明这次犯下大错,回公主府养老已成定局,只是这指挥使的位置,怕是要归那位肖大人了。”
“是可惜啊,”李见悟长叹,“要是千里能当上影龙卫指挥使,这朝中百官便能放开了手脚,何愁大晋不兴。”
赵宏锦看向肖华飞的目光,越发深邃,他也想和肖华飞搞好关系,但在东阳关那次,他因为两位王爷夹在当中,只能做到两不相帮,没能和肖华飞结下香火情谊。
早知道两位王爷会折掉,那次在走私军资的事上,赵宏锦说什么也要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