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嘉航没想到陈处长看了电报之后会有这么大的反应,不免有些意外,陈处长也没瞒着身边的这位船舶技术专家,将手里的加急电报递给范嘉航:“你看看,株江厂昨天晚上就把文莱籍的货船弄到了岸上!”
说着陈处长呼了一口气,平复了下有些愤懑的心情,继续说道:“这段时间株江厂发展的比较顺利,就开始不知道有几斤几两了,这么大的事儿也不请示汇报一下,想做就做了,简直无组织组纪律。
就凭株江厂那点儿技术储备,有你能力修船嘛?万一把船弄坏了怎么办?谁承担这个责任!”
说着说着,陈处长的火气又上来了。
没办法,株江厂最然转型船舶制造,但邕江上上下下都知道,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株江厂虽然创汇的额度屡创新高,但真正跟船舶制造挂钩的并没有几个。
虽说明面上株江厂手握6艘渡轮和1艘2500吨散装货轮的订单,但在利润方面其实并没有多少。
毕竟是从秦港生手里转过来的,而当时秦港生那单时就是才用低价竞争的手法获得的,转给株江厂自然也就高不到哪里去。
也正因为如此,除了面子上好看一些外,实际上真就没吃到多少好处。
有介于此,不少邕江的领导都觉得株江厂转型船舶制造纯属瞎折腾,还不如安安稳稳搞些其他业务,把创汇项目做大做强。
只是这些声音在株江厂屡创新高的创汇额度面前都有些苍白无力,也就没想掀起什么太大的浪花。
所以陈处长认为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上级给株江厂的自由过了火,以至于现在都任性到不请示、不汇报就把人家文莱籍货船给随随便便拉上岸了。
他们株江厂想干什么,真觉得自己能耐了,可以把船修好了?
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是个什么德行,至今连一条船都没造出来过,哪里就有修船的本事了?
万一弄不好,把船搞坏了,上升到外事事件,最后一推六二五,还得是邕江和他们海事部门出来帮忙擦屁股。
想着前前后后的麻烦事儿,陈处长便气不打一处来,连忙嘱咐副驾驶的专家组工作人员:“你去给株江地方和株江厂去一个急电,让他们务必不要轻举妄动,专家组争取下去4点前到,一切修复等专家组到了再说。”
“好的!”工作人员应了一声便赶紧下车去落实。
此时怒气稍平的陈处长这才转头看向范嘉航:“老范,你这边有什么看法?”
“额……”
范嘉航犹豫了一下方才说道:“我倒是好奇,株江厂是用什么办法把超过1500吨重的满载船体给弄上岸的,据我所知,株江厂虽然建了船台,却没有船坞或滑道等造船专用的设施设备,所以我还挺想去看看,他们是怎么办到的。”
“你们这些搞技术的,想法太线性……”
陈处长也知道问范嘉航也没用,索性摆了摆手,范嘉航则对陈处长的评价不置可否,也没在说话,等到那位去落实的工作人员回来,陈处长便迫不及待的让车队出发。
大约走了一个上午,有两辆车的油料出现短缺,不得不在一个小县停下补充油料,而由于一路颠簸陈处长趁着难得的平静靠在车里闭着眼睛舒缓下有些发胀的脑袋。
一旁的范嘉航则是把吃剩下的馒头用纸重新包好放进公文包里,然后拧开军用水壶灌了几口刚打的山泉水便掏出几分技术资料准备研究下接下来的修理方案。
便在这时,车门忽然被敲响,一位小县的工作人员拿着封电报正焦急的看着车里闭目养神的陈处长。
陈处长睁开眼睛从车窗把电报接到手里,又是一封加急电报,展开一看,陈处长的脸色就变得十分的古怪。
正在整理资料的范嘉航见状不免有些奇怪,便开口问道:“株江厂那边又出什么问题了?”
“额……”陈处长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