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青山听到这话,叹息一声,“外戚为了这点银子,至于吗?”
“不至于。”杜青雪回答,“因为外戚想利用这件事情,陷害刘知府,进而扳倒京城的吴相爷一系的官员,然后扶持自己的官员上去。”
杜青山挠头,眼露迷茫,“哎,真不知道那些人这样搞来搞去,最后能有什么好?国将不国,官不成官,将不成将,兵不成兵,最后老百姓又民不聊生。”
杜青雪仰头,看向天空,有点刺眼,但可以让她更加清醒,“天将大乱。”
杜青山叹息,“现在想想我考功名,好像没啥好处,最后还不是成为乱世人。”
杜青雪安慰,“你不一样,大乱就有大治。既然你喜欢读书,那你就读,那就考,说不定以后就用上了。至于其他的事情,现在不是你能考虑的时候。
等这件事情结束之后,赶紧跟着娘亲一起回青山县。不管是继续读书,还是练武,还是帮我管理铺子,都随你。我不能陪在娘亲身边,就由你陪着娘亲,好好孝敬她。”
“好,我知道,姐姐。”杜青山应下,放下心里的负担,也好好想想以后的路。
京城的吴老爷子收到飞鸽传书之后,就开始部署。在收到刘知府和吴承泽的密信之后,直接在朝廷上发难外戚。
科举舞弊,动摇国家根基。
周安帝也非常震怒,立即让六部组织人去西南道凌安府清查科举舞弊始末。他虽然重用外戚,只是想平衡朝堂。
可绝对不允许这些外戚动摇大周的国本,所以这事情要给外戚一个教训,稍后在其他地方,再扶持外戚。
萧郁主动请缨,护送这些大人去凌安府,并且统领当地的兵权,维持当地的稳定。
周安帝答应了,萧郁这个人正直,不会偏瘫官员,也不会偏瘫外戚。
在这时候,周安帝才意识到萧郁的重要性。
十日后,萧郁带人来到凌安府,连同西南道的总督等人一起调查这件事情。
刘知府和吴承泽商量一个最优的说法,并没有把杜青雪牵扯进来。
吴承泽来府城办事,得知有人买押题,就去找了一份看看,然后又给参加考试的学子看看,的确有很多题目一样或者相似。
吴县令把这件事情告知刘知府,发现刘知府居然是假的,才得知真正的刘知府被隐藏起来,然后开始营救,控制假的刘知府······
经过三天的梳理和审查,证据确凿。西南道的李学政是后宫李贵妃的远房族弟,听命于李家,做下这样的事情。
呈报上去,等待皇帝定夺。
大臣们跃跃欲试,若是皇帝包庇李贵妃和李家,他们就要开始据理力争,关键时刻,甚至可以血溅朝堂。
原本外戚李家还联系了凌安府周围的驻军,准备包围凌安府,闹一场。
可是还没行动呢,就被萧郁给摁下去了。
萧郁的出现,彻底稳定了凌安府官员和周边的三万驻军。萧郁找到了驻军首领跟外戚之间的书信,直接坐实了外戚染指的军中的罪名。
萧郁面对吴承泽,眼神阴沉。
吴承泽见状,亲自给萧郁倒了一杯茶,“萧郁,你说这是陛下授意的吗?”
萧郁眼神锐利,抬眼看向吴承泽,“虽然不确定有没有陛下授意,但外戚染指军权,而且还埋藏地这么深,由此可见,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他们对边境的大军觊觎已久,但因为目标太过庞大,所以就盯着中原几大驻军,以此控制中原腹地。”
吴承泽听到这话,微微一愣,“凌安府距离西北三百里,是交通要道,而且还肩负着粮草转运,粮食种植等重要战略地位。
这个地方被控制住了,就相当于卡住了西北城的咽喉。如果这些外戚没有外心也就罢了,如果有外心,在粮草上做文章。整个西北军将会陷于非常被动的境况,非常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