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慕大三角海底见到的一幕,让我想起了我的故乡,在北台的开发区就有类似的存在。
那是几辆报废的公交车,被商人给买了下来。将轮子固定住以后,直接利用公交车的车厢当房间,在里面开起了小旅店和小饭店。
我和司马庆他们还去过两次呢,感觉挺有趣的。当地政府也很支持,说这是废物利用,体现了环保精神。
对于商家来说,这种模式更是即取巧又讨好。客人们好奇,自己省钱又省力,改造车厢用不了几个钱,再就是租个地皮。
我怀疑百慕大三角海底的那个由船只飞机拼接起来的堡垒,就是借鉴了类似的灵感。
正常情况下,想在海底建造起一个大型的封闭空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最起码我还没听说过哪个国家在几千米深的水下建造过堡垒站点之类的东西。相比起来,太空上的空间站都建了多少个了。由此可见水下工程作业是多么的困难。
但借鉴公交车旅馆餐厅的方式就简单多了,采用特殊手段弄沉几艘船只几架飞机,然后把它们拼接在一起,彼此打穿连通之后,水下空间就出来了。
更难能可贵的是船只和飞机上的设备都很齐全,发电机、雷达、声呐,各种电力系统、油水供给系统,甚至还有现成的餐厅厨房和休息空间和设施。
感觉这里面肯定也借鉴了空间站的建造方式。空间站是先发射一个主站上去,然后再分批次的将零部件送上去,今天送一个厨房,明天送一个卧室,再将它们拼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空间站。
百慕大三角海底的堡垒也一样,今天弄下来一艘船,明天弄下来一架飞机,你来组成头部,他来组成翅膀。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建造出了这样一个无比震撼的海底堡垒。
我们用水下相机拍下了那里的情况,然后便迅速撤离了现场。
回到游艇上时已经是半夜了,长时间的闭气再加上返程时的全速发挥,让我和花鹿都累够呛,阿娇依旧啥事儿没有,都没说跟我们上船,就追着一群海豚跑了。
我们将照片传入电脑,进行清晰化处理之后,重现出了我们之前亲眼所见的那副场景。
一共有八艘沉船,四架飞机,比菲比提供的数量还要多,
这八艘沉船的型号规模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飞机也一样,看得出都是最近几年才出事儿的。以菲比的渠道,并没能掌握全部的事故信息。
八艘船都是大型货轮,其特点是空间大,设施齐全,且强度和密闭性特别好。
四架飞机中,有三架是货运飞机,一架是小型客机。
八艘船分两排并靠,每列四艘,船身紧靠。两排沉船前后之间首尾相连,上甲板还有管道连接。
四架飞机分别处于沉船队列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尾部与最近的船只也是由管道对接,很容易就能联想到内部的连通情况。
我们大概估算了一下,八艘船四架飞机连接在一起,内部的空间最少得有上万平方米。如果用来居住的话,可以容纳上千人。
起初我以为这里会不会就是四洋集团的总部,隐蔽性实在是太好了,千米海底加上周围密集的浪窝和旋涡,几乎没有暴露的可能。
可转念一想,四洋集团似乎又干不出为了自保,就去冒如此巨大风险的事情。毕竟那是千米深海,环境极其恶劣,只靠着船体机身的保护,并不是特别的安全,稍微出点什么状况就是灭顶之灾。
不过就算那里不是四洋集团的总部,肯定也是非常重要的部门据点,大概率是大西洋天王直属负责的。也只有天王级的干部才能有如此手段,胆敢利用百慕大的传说,搞出这么大的事情。
这个海底堡垒的作用绝对不是大西洋天王的藏身之所,这么大的手笔,肯定是为更大的目标服务的。
搞清楚里面的情况,对我们在大西洋任务区的行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