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的陈成子就是陈完的子孙,陈成子在战国初年已是齐国的大臣。公元前481年,陈成子杀死齐简公,拥立齐平公,任相国,尽杀公族中的强者,从此齐国由陈氏专权,后来陈氏终于夺了齐国政权。《左传》里算这一卦的内容横跨了几百年。周太史给敬仲算卦虽是记载在“庄公二十二年”里,这一年换算成公元记年,应是公元前671年。但这一年里陈国发生了内变,陈完逃亡到外国,陈完应是成年人了。而在记述此事时,又插叙讲述了陈完小时候,周太史为其算卦的事,那么应该是在公元前700年左右(陈完小时候),到陈成子得政已是战国初期。这已是横夸了二百多年。那么第一筮例里说的是“代陈有国乎”,又是‘姜姓之国’。说明“代陈有国”的时间应下溯到公元前386年(那么这一卦算出了三百多年后的事情)。即周安王承认田和(其祖先正是陈完陈氏。古代陈与田字通用)为齐候,田和传三代到齐威王(前356—前320年在位),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即使按田和为齐候,也是到了战国中期了。若是按龟占里说的“八世之后,莫之与京”。这里的“京”是“大”之意,那么在诸候国里没有能与之比强大的国家了,说明只有知道齐威王,齐宣王(威王之子)时期的事,才能写出这卦里的说法。这表明《左传》的作者是生活在战国中后期的人了。
《左传》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中期(浙江大学海外收购的有记录《左传》内容的竹简,研究发布者认为是战国中晚期,也有专家写文认为浙大简《左传》是赝品。笔者也从两个卦画卦符号写法完全是东汉以后至今天的写法,若是战国时期,至到帛书《周易》时期(西汉前期)卦符号里的阴爻画写法为类如“八”,而不是“一 一”这种写法,西汉之前考古上从未发现有“一 一”这种写法的。浙大竹简上这种“一 一”写法,无疑是现代人的作派。而清华简《筮法》里的卦画卦符号两个基础符号写法是“一”与“八”,这种写法符合战国时期写法。从浙大竹简《左传》里的卦画写法是错误的,由此说明浙大竹简作伪性大,不具有证明《左传》成书时期的物证),而根据清华简《筮法》已说明战国前期流传着繇式文本《周易》。
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孙武(前545一前470年)略晚于孔子。
《论语·子路》里记有:“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论语•述而》第十七章记有:“子曰:‘加(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孙子兵法》用间篇里说:“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这说明春秋后期至战国初,春秋《周易》文本用于卜筮是可信的。因《论语》既有引用《周易·恒》里的句子:“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又有孔子的感叹:“加(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时期《周易》是被史巫篡改并错用为卜筮之书,儒门自然也就不削一看。孔子到晚年才发现《周易》并不是用于卜筮的书(与史巫不同),发现《周易》里的\"德义\"思想,但感叹自己已年老了,没有多少时间弄清楚《周易》了,才与《周易》一书形影不离,\"韦编三绝\"。并感叹假若多活几年,再有五至十年的时间,就会把《周易》彻底给弄明白。)。说明孔子所见到的《周易》,应是被史巫用于卜筮的繇式文本。才有孔子对《周易》卜筮的疑惑(孔子说过:“不占而已矣”)而发出的感叹:“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有五至十年的时间学习《周易》,就可以对《周易》一书的思想内容不会出现大的错误认识了。”
孙武也是反对\"先知(预先洞察敌方情况)不可象于事”,\"不可象于事\",即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