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周易哲学解读>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七篇(十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七篇(十七)(2 / 2)

国哲学注重直观思维,注重对事物的直观感受和切身领悟。由此缺乏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发达的形式逻辑,因而往往带有直观性,臆测性,诗意性的局限。常常缺乏对客观事物复杂关系的逻辑分析和理论论证。

古希腊哲学则比较注重逻辑思维,喜观对事物作细致的解剖和严密的推论,由此形成比较发达的抽象思维及一整套逻辑推论的方法。

东方思想核心,不在于增进积极的科学知识,只在于能够“明于治乱之道”和宣扬“内圣外王”之道。为统治者述求一种理想的人格,从而为封建氏族父家长制统治服务。

先秦虽然出现百家争鸣,但无不关注的是王制的思想与王制主张,而很少有关注的是个体的“人”或“精神理念”,最终随着王权专制思想的加强哲学滑向神秘主义。先秦哲人们是生存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之下,维护的是家长制的王权体制。

古希腊建立在财产私有制基础上,手工业和农业分工比较明显,商品交换比较发达,城市成为商业手工业经济的中心,城邦林立,每个城邦(国家)是独立的,没有形成统一的集权国家,没有统一的统治思想。城邦的公民亨有民主权力。他们重视现实,重视金钱,重视自然,为了发财致富,热心于自然现象的研究。

古希腊哲学家都很重视演说和辩证,重视逻辑论的过程。他们讲求概念的清晰明白。而中国古代哲人,还处于诗性思维,贯用比喻例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先秦的诸子之学,过于依附于政治,甚至变成了政治的奴仆和工具。从而削弱了哲学理论自身发展及相对独立性。因没有自然科学的研究,缺乏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发达形式逻辑,影响了哲学理论的系统化,所论之题不是只言片语,就是前后矛盾,互相冲突。

特别是古希腊由于工商业发展的需要,人们很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尤其是在梭伦政革之后,实行民主政治和陪审团制度,演说和辩论十分流行,演说甚至成为当时成名致富的途径。城市有专门教授演说术,修辞术的学校。这些无疑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对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研究,推动了形式逻辑的充分发展,以至于对古希腊哲学思维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希腊的这些在古代中国都不曾出现。先秦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诗性思维地步。这正如张光直所讲的两种世界模式,在中西的产生。一个是突破式的,就是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经过技术,贸易等新因素的产生而造成一种对自然生态系统束缚的突破。而另一个是连续性,就是从野蛮社会到文明社会许多文化,社会成分延续下来。

我们通过以上中国古代与古希腊文明之比较,即通过以上诸多方面的对比,不难发现,导致两地不同的社会发展路径,是与其背后的经济方式有关,即商业与农耕的生活方式的不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