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是《周易》一书里建构的一个政治理念,而“孚”字在《周易》一书之前或同时代的典籍里也有过出现,但并不同于《周易》已经把“孚”字变成一个政治理念。在《周书·君奭》里出现了一个“孚”字,“惟兹惟德称,用乂厥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若卜筮,罔不是孚。”这是说:“正因为他们崇尚道德,用道德来辅佐他们的君主,所以君主一旦向天下发布政令,就像占卜,占筮一样,百姓岂有不相信的”。这里的“孚”,是指信服来讲。这是出现在西周初期的文告里。君奭是召公的名字,这是周公对召公的称谓。
《洛诰》里说:“作用孚先”。这是说:“因为兴周,要以信用为先”(当然这里的“孚”字,译作“爱”,也是行得通的)。
《诗·大雅·下武》:“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成王之孚,下士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这里的“孚”现在均译为诚信,即成王诚言民归心。这首诗是歌颂武王,成王的诗歌。与《君奭》反映的也是周公辅佐成王,是反映的同一时代。但《诗·下武》是何时写的就不得而知了。这“孚”字无论在《诗》或是《周书》里,已然还处在浓重的天命思想,也表现的是修德以配天命。《大雅·文王》“田念祖尔,肆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大雅·黄矣》:“帝迁明德,串夷载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无论《周书》或是《诗》里的史诗都体现的是修德以配天的政治理念。而偶见的“孚”字,现在学者均当“诚信”而译。当然传统上与现在的学者也把《周易》里出现的“孚”字作诚信解释。《周易》一书里已有大量的“孚”字出现,是远远高出《周书》和《诗》里出现的“孚”字。《周易》一书已把“孚”作为一个政治理念构建起来。是《周易》作者取代旧的政治理念,即“旧德”(以德配天)思想。而构建出了全新的政治理念,即儒家民本思想的诞生。
在西周初期是让君主修德,其目的是配合天命,而永保统治基业。而《周易》里是让“君子”(即“有国有家者”)“有孚于小人”,即让统治者关爱百姓。这是修德由上转下,即道德的目的不再是去配合天命,而是配合百姓。《周易》作者真正地是把哲学“从天上请到地上”,《周易》关心的是社会政治问题,而不是上帝(即“天命”)的问题。
《周易》里的“有孚”(或“孚”),是“君子”以爱治国的政治核心。
我们现把《周易》一书里有关“孚”说列引如下:
1.《需》:“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2.《讼》:“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3.《比》:“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4.《小畜》:“有孚,血去惕出,无咎。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5.《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6.《大有》:“厥孚交如威如,吉。”
7.《随》:“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孚于嘉,吉。”
8.《观》:“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9.《坎》:“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10.《大壮》:“壮于趾,征凶。有孚,贞吉。”
11.《家人》:“有孚威如,终吉。”
12.《睽》:“睽孤,遇无夫,交孚。厉,无咎。”
13.《解》:“解而拇,朋至斯孚。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14.《损》:“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