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周易哲学解读>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二十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二十三)(1 / 4)

五.《周易》原创文本的结构形式

3.由《左传》反映春秋时期用于卜筮的卦书其内容格式,以及考古发现《归藏》的结构形式,而由此推断出《周易》原创文本的体例。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已知今本《周易》之前的《周易》文本,是春秋《周易》文本。而春秋《周易》文本既非“九·六”爻题的那种文本,而是以《周易》里的“画符号”及名称作为《周易》文本里的每篇文章句子排序的一种结构形式,由此把原创的《周易》文本改变成“繇称”的文本,也由此把《周易》一书原初的性质给改变。我们从《左传》一书里所记载的以《周易》筮之的筮例及引用《周易》的例子,无疑证实了春秋《周易》文本的存在。我们也已知从考古上发现的楚竹书《周易》、帛书《周易》,这些都是以“九·六”爻称取代春秋《周易》文本的不同版本而已。而“九·六”爻称的《周易》文本,却被传承了下来。即我们今天所用的《周易》文本。

从春秋《周易》文本到今本《周易》,由此而知《周易》是个不断被改造的过程。即使作为“九·六”爻题的《周易》文本(今本《周易》),对于卜筮者在卜筮使用过程,同样感觉不能适应卜问人事吉凶。就又进一步对“九·六”爻式的《周易》进行再改造,即1977年阜阳双古堆出土的汉简改造版本《周易》的出现。这种《周易》的内容,是在今本《周易》的基础上又曾添进去占断之辞。在汉人眼里,像《左传》里记载的筮例的解卦方法,深感不能令人信服,就对今本《周易》进行再次改造。用《周易》里的文辞当占辞,怎可能预知人事上的未知吉凶呢?妄想以这种卦辞去比类联想出人事上的未知吉凶来,岂不是白日做梦?

《周易》本不是算卦上的占辞,而世上也没有能算卦的东西。卜筮(算卦)本是专制、愚昧、迷信时代里的产物与需要。而《左传》里记载的筮例,把《周易》文辞当占辞去卜问人事上的吉凶,若不去比类联想附会,岂能得出所问事情上的吉凶所以然来。而到帝国时代,居然把今本《周易》里的卦爻辞后面又增添进去“卜事之辞”,同样是妄想占出一卦时,来看其中的“卜事之辞”是如何说,就以为得出未知之事的吉凶了。这种愚昧透顶的东西,总算没有被传承下来。即今本《周易》的改造版本并没有作为帝国里的“经书”传承下来。倒是以“九·六”卦爻式的《周易》文本(即今本《周易》),作为“易经”的内容之一,而传承了下来。这也说明了汉统治者感觉那种对“九·六”爻称的《周易》进行改造的文本,明显是卜筮之书,就被淘汰出局了。自西汉中期,把今本《周易》与“十翼”尊奉为《易经》后,而改造《周易》一书的脚步才得以停止。不过做为“八卦”筮书却突飞猛进的发展着,至两汉时,令人眼花缭乱的占卜形式出现,如星占、梦占、河图、洛书、望气、风角、符瑞、面相、骨象、图谶、太乙、六壬、扶乱、奇门等等。特别是西汉后期的京房在以往的八卦筮术上,‘天才般’的构建出八卦分宫纳甲筮法后,既终结了对今本《周易》的改造,也终结了以今本《周易》用于卜筮。也可以说是《周易》与“八卦”筮术分离时期。自京房构建出八卦纳甲筮法,至今天算卦上是以八卦纳甲筮法,而不再以今本《周易》作为卜筮的工具。即没有人在以今本《周易》的卦爻辞卜问命运吉凶了。不过西汉前期出现对今本《周易》的改造文本,没有承传下来,而是以八卦纳甲筮法作为算命的工具。即以八卦纳甲筮术中的阴阳五行生克一套方法,来占问人事上的未知吉凶。这同样是一种痴心妄想与白日做梦。而在后封建时代里《易经》(今本《周易》加“十翼”)却成为帝王文化的思想源泉,“八卦”筮术却成为帝王时代里“天命”的‘先知’工具。两者看似分道扬镳,实乃互为“体用”,且相得益彰。这才是《易经》成为后封建时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