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之战如火如荼的燃烧着,宁南忧与蒋善合力对抗中朝,以仅仅八万的兵力抵抗中朝占婆的二十万联军,巧用计谋出奇意料的夺回了失守的苍梧,逼得中朝不得不撤军离开,推至合浦,据守着高凉等地休兵养将。
这一战极其鼓舞士气,纵然军兵损失了三分之一,却替大魏扳回了一局。原本人心惶惶的朝堂,也因广信传来的捷报稳定了人心。
宁南忧只用了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便逼得刘潜不得不退军苍梧,消息传至内宫,既让魏帝欣喜,也让他心中升起了一丝忧虑和忌惮。
宁铮更是惊讶,实在没料到他的这个儿子竟靠着自己的力量破除了中朝与占婆联手为他设下的困境。
白驹过隙,时日便在连天的烽火之中慢慢消耗。
大魏边疆之战轰轰烈烈的进行着,江呈轶在京城也没有半刻清闲。边境之况,让朝中众臣的目光从付氏一族转开,便连魏帝也无暇顾忌,付博得以顺利掩藏自己。
然则,东府司与廷尉府众人却并没有因为边疆战事转换方向,仍盯着付博紧紧不放。江呈轶心中清楚,若不趁势再逼付博一把,那么之前所行一切事宜便会前功尽弃。于是,他趁着魏帝注意力全在边境战事之上时,暗中与东宫联合,悄悄的调派人马在各地施行新政,剿除了大批世家势力。
永建一年四月,宁南忧借蒋公之名义献计,助长鸣军破解了北地之困,击败中朝借匈奴之力派出的兵马;又助南陵、北陵以及虎啸三军,击溃沿着大魏疆线作战的小股中朝兵力,粉碎了敌方游击作战的计策,最终汇集三军,与蒋家军共同夺回了失守的广州。
大魏步步紧逼,士气越来越旺。而节节败退的中朝,兵士们的斗志愈发颓然,越战越败。迫不得已之下,刘潜只能撤军退回自己的国界。占婆见状落荒而逃,亦不敢继续逗留。
四月中旬,宁南忧得胜而归,遂同蒋善一齐归京述报战况。
睿王立下汗马功劳,又呈上了足以证其清白的种种物证,流传于大魏之间的谣言不攻自破,使得众臣不敢继续指责议论。为加固边境军防,宁南忧主动请旨,调出精督卫三十八营军将兵士,听凭蒋善差遣,守卫广州疆线,震慑中朝与占婆,令其不敢轻易再犯。
碍于其身所持的累累军功,魏帝不得不恢复他的郡王之位以及一切职务,施以嘉奖慰藉军心。
就当风波好不容易平定时,同年同月,付博在东宫、东府司以及廷尉府的连连逼迫下陷入了绝境,终于做出了抉择。眼看邓氏没落,东宫愈加倚重江氏,全然不顾世家颜面暗中施行新政,且将魏帝瞒得滴水不漏,付博到底还是没能抵住心中煎熬,诛灭九族的恐惧日日萦绕心头,令他最终走上了反叛之路。
四月二十一日,付博突然自北境集结势力,与清河马氏共谋,打着魏帝多病昏庸,君侧奸臣当道的旗号,串通鲜卑匈奴等外族之人举兵谋反,自辽西发兵,一路攻打至中山,占领幽州半数土地;又盘踞右扶风为国都,自立为帝,号称大李,封马月为护国大将军镇守幽州。而付博则继续自右扶风向南攻陷,将魏兴、南乡、隆中、襄阳等地攻下,包围了京畿之地。
魏帝得知付博叛变,旧疾复发,一病不起。朝局陷入混乱,皇帝无力打理,下令命太子建国,城氏与江氏辅佐,才勉强维持了国政。
眼看着大魏内乱爆发,战败退军的中朝与占婆再次蠢蠢欲动起来,两国国君合谋,鼎力支持付博攻占魏境疆土,坐收渔翁之利。
山河支离破碎,烽火连绵不绝。淮王宁铮与魏帝不得不暂且停止内斗,两相联手共抗外敌。为了安抚皇帝疑心,宁铮当朝提出与城氏联姻之策,虽遭东宫、江氏与城氏大力反对,却终究敌不过群臣的赞同。
魏帝卧病在榻,为固朝纲,同意了宁铮提出的建议。
两姓联姻势在必行,城阁崖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