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锦衣长歌> 第870章 借你一件东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70章 借你一件东西(1 / 2)

浙江,杭州。

浙江布政使冯建成、按察使钟胥、巡抚高博在城门口焦急的等待着钦差。

朱高炽建议永乐帝从都察院中选员,巡抚分赴各省,稽查不法、广开言路、监督官员。此时的巡抚,还不是朝廷派驻各省的最高官员。

各省官员排名,还是布政使第一,按察使第二。

各省并未设立专门的水利衙门。浙江的海堤修筑,是布政使冯建成负责的。

冯建成、钟胥都是太子朱高炽举荐的人。这些年,长得憨傻的朱高炽一直在地方上安插亲信。

冯建成一脑门子官司,愁得头都快大了。

他一任布政使干了三年。官儿刚做出点甜头来,就遇到了这么大的事。

永乐帝不是太祖爷。太祖爷铁腕治贪,地方官员过的跟叫花子似的,还动不动就掉脑袋被扒皮。

永乐帝对待地方官稍微宽仁。这倒不是永乐帝多仁慈。无非是因为他得国不正,不敢对地方官压迫太甚。他的策略是:只要忠诚于我,就让你们活。

另外一个原因,是永乐帝察觉到了俸禄制度的不公平。

太祖爷定亲王年俸,粮五万石,钞两万

五千贯。

永乐帝登基之初,宝钞因洪武、建文两朝的滥发一文不值。永乐帝干脆按照贯石匹两的官价,将两万五千贯宝钞改成了两万五千两白银。

加上市价折银七千两的五万石粮。一个亲王一年的俸禄就是三万两千两。

而俸禄,只是亲王收入的很小一部分。他们还拥有数量庞大的田产。每年冬、夏两季,朝廷还要给他们动辄上千匹的冬布、夏布、丝绸。

亲王以下,郡王、公爵、侯爵、伯爵,亦是收入颇丰。

而文官呢。一个正一品文官,年俸不过九百石。按市价折银一百二十两。

朝廷里的正一品文官能有几个?

正七品官年俸不过七十石,折银不过十两。这笔银子,要养活一家老小,还要养活一大帮子随员。

关于洪武朝官员的贫苦,有这样一个故事。

开国之初,弘文馆有个学士叫罗复仁。此人平日衣着朴素。

洪武帝怀疑他假清廉。于是跑到罗复仁家里,想要一探究竟。

走到罗复仁的“宝宅”门口,把洪武帝惊呆了。堂堂学士府,竟然只有三间破房子。期中一间是瓦房,两间是茅草屋。

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正撅着屁股在刷墙。

洪武帝

问:“罗复仁罗学士在家嘛?”

刷墙的老头回答:“老朽就是罗复仁啊!”

洪武帝大惊。弘文馆的学士竟然亲自刷墙。

这是一个载于史书的清官故事。同时也能从侧面反映出明朝官员俸禄制度的弊端。

永乐帝登基后,察觉到了俸制弊端,问计于少师姚广孝。

姚广孝只说了六个字“水至清则无鱼”。永乐帝茅塞顿开。

永乐帝不会去推翻太祖爷定下的俸禄制度,那是祖制。

他对官员们的灰色收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过分,只要忠诚于我,我就让你们活。

浙江布政使冯建成一任三年,倒也攒下了两万多两银子。自然,这些银子都是从各个渠道获得的灰色收入。

其中五千多两,就是从海堤修筑工程上所得。

应该这么说,从布政使到知府、县令,再到海堤上的监工小吏,多多少少都拿了一些银子。不过并不多,十中取一罢了。

冯建成心中焦虑:东莱伯是朝廷里出了名的老阎王。要是让他查出我拿了几千两海堤修筑银。恐怕我有十颗脑袋也不够砍的。

不多时,一名布政使衙门差役快马来报:“布政使大人。钦差一行人没来杭州,

直接去了海门县!”

冯建成大惊:“什么?快,咱们也去海门县,恭迎钦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