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歌道:“臣遵旨。”
唐太宗宝藏的事流传了这么久,在朝中已不算什么秘密。常歌干脆召集了兵部职方司中精通地图的几
。名主事、钦天监的几位属官、三位博古通今的翰林院编修来到了常府,潜心研究地图。
十来个人,吃住都在常府,一连研究了七八日。结果还是毫无头绪。
常家客厅,深夜。
翰林院编修杨荣拱手道:“东莱伯,请恕下官直言。这地图根本不是什么藏宝图。即便《山海经》中的胡射之山是存在于人间的,又有谁人能找得到?”
杨荣,时年二十八岁,福建建安人。今年会试,他名列第三。殿试连登二甲第二名,其才学颇得建文帝赏识,赏入翰林院做编修。这是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
常歌叹了声:“可唐太宗的宝藏是平息朱棣叛乱的一个指望。咱们不能轻言放弃寻找啊。”
另一位翰林院编修杨士奇拱手道:“东莱伯。下官之前还怀疑,是羊皮之中有夹层,又或者用墨特殊,需某种特定的方法才能在图上显示出真正的藏宝图。奈何在贵府钻研了七八天,推翻了之前的猜想。羊皮就是普通的羊皮。图上也没有特殊用墨。”
杨士奇,江西吉安府人。二十六岁,亦是今年的新科进士,金榜提名后授翰林院编修。
很巧,常歌从翰林院找来的编修有三位,都姓杨。第三位编修名叫杨溥,亦是新科进士,这人跟杨荣同岁,也是时年二十八。
杨溥建议:“东莱伯,破解藏宝图的秘密,恐怕需要奇人异士。奇人异士多在民间,不如张贴布告,在全天下寻找能够破解藏宝图奥秘的奇人。”
常歌摆手:“不成。叛军的细作遍及天下。此事若大张旗鼓的进行,恐怕会有叛军细作从中作梗。”
杨溥道:“下官实在不精通寻宝之事。请求能够返回翰林院办差。”
杨溥显然也不相信宝藏的传说。他是想赶紧返回翰林院,办修撰《太祖实录》的正事。
常歌有些不甘心:“你们还是在我府上多住个十天半月吧。说不准能够......瞎猫碰上死耗子,破解藏宝图的秘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