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啥是绿帽子,小如意再怎么知识渊博,也没能想明白,绿颜色的帽子不是挺好看的吗,为啥郑刚媳妇偷人,要把绿颜色的帽子给郑刚戴?
本着不懂就问的想法,甚至都等不到回家,在路上,小如意就问郑强,郑大叔,我娘说小香她老婶给她老叔戴了一顶绿颜色的帽子,你知道这事不?
郑强听了小如意的话,一个趔趄,差点没一头栽那。
哎呦咋了郑大叔,你这是咋了?小如意过来,踢了一下一块倒霉的小石头,嘴里喃喃着,原来是被石头绊了一下,郑大叔你走路小心着点,我爹说了,咱们村这路,明年开春一定得好好修一修。
是是,这路是得修修,不然一下雨就一脚泥,是不太好走。
一大一小也不知道话题是咋从绿帽子绕到修路这件事上的,好在小如意没在揪着他解答绿帽子的事,郑强也松了一口气。
夫妻俩一看走进来的郑强这脸色,就知道他可能也听说这事了。
当然,夫妻俩再怎么聪明过人,也不会想到,郑强是从小如意那里听来的,还差点因为这个惊人的消息,摔个四仰八叉。
为了等郑强,李富斌饭吃一半,就不吃了,这会儿看见人进屋了,赶紧又让李如歌把饭菜重新摆上。
也没啥好菜,还是那几样咸菜酱,李如歌又给两个人炒了一盘花生米。
郑强在家喝了一大碗粥,已经喝了个半饱,本想拒绝上桌,后一看有酒,就不再客气了。
借酒浇愁在这个时代还没流行起来,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愁事少,而是都喝不起酒。
粮食紧缺,用粮食酿造的酒自然就更紧缺了。
不然李如歌早都小酒厂开起来了,她现在已经研究出好几个酿酒的方子了,和她娘也偷偷试验过,现在不说已经炉火纯青了,反正酿出来的酒,绝对也是能喝的。
李大队长今天用来给郑强解忧愁的酒,就是母女俩自己酿的,咋说呢,和后世的那几种名酒肯定是不能比的,不过和那些散白比起来,李大队长觉得还是媳妇闺女捣鼓出来的这酒够味。
一杯酒下肚,郑强才红着眼眶问道:李大队长,孙主任,你们就如实说吧,陈巧珍跟着那人是谁?
一听郑强问的这样直接,孙凤琴立刻一副,你看看,你果然也听说这事了是吧?你叔还说让我说话婉转点,别太刺激人,你说这事让我咋婉转,能瞒得住吗。
郑强喊李大队长叔,喊孙凤琴婶子,小如意还习惯以前的称呼,也喊郑强叔。
不过李如兰和李如歌,早都改过来了,有时喊郑队长,有时喊郑大哥,尤其看见郑强媳妇,直接就喊郑大嫂。
屯中没啥亲属关系的,有很多都这样各论各叫,大家也都习惯了。
李大队长这边抬眸看了媳妇一眼,淡淡的说道:既然都把人叫来了,就该咋说咋说,也别调油加醋,也别有所隐瞒,就把你听来的,看见的,都如实告诉郑强就行。
放心,多一个字我都不带说的。
接下来孙凤琴就把李大春是咋说的,陈巧珍又是咋一惊一乍,一听王明理的名字,人就跑走这些事都告诉郑强了。
郑强一听陈巧珍的姘头是王明理,顿觉自家这憋屈气受的更憋屈了,为啥,因为王明理最初来李家庄那几天,几次派饭都是在他们家,他老娘还刻意好好招待过那人。
我当初就不该听我娘和郑刚的,我就该顶住了,怎么能让自己的亲兄弟,娶了那么个女人进门。
郑强说到这,又喝了一大口酒,然后眼泪差点掉下来,紧接着又道:实际这段时间,我媳妇也瞧出来不对了,和我也提过,说陈巧珍总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出去,回来时手里还拿着东西,不知道是不是和什么人见面去了。
说着又喝了一口酒,唉都是我们一家太糊涂了,居然这么久了,都没发现这事。
今天我娘还乐呵呵的和我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