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略过不谈,说完谢知玉有印象的两名大学士。
这两名大学士,一个姓吴,一个姓张。
姓吴的是个老滑头,素来是坐在后面看好戏的一个,腹黑得紧。
而姓张那个,平生没什么爱好,唯独爱一个名字。
吴张两位大学士,当年都曾目睹谢知玉嚎啕大哭,而承安帝悉心哄人的一幕。
两人都知道承安帝对这个闺女有多偏心,还在暗自庆幸,好在这是个女郎,若是儿郎,好好的下一代天子,岂不是叫陛下生生给宠废了么?
吴大学士,平日不出挑,不冒头,看似没什么存在感,可但凡交到他手中,而他无法推诿的任务,他总能给你完成得漂漂亮亮的。
张大学士呢,做什么都可以,但是你得夸他。
每逢灾年或者有人遇难,他总是第一个命令府中开府施粥的人。
遇上需要捐赠之事,他也往往是第一响应的。
他不但响应了,还要人家夸他,说成书,或者编成戏曲儿。
这老头就这么一个爱好,最喜欢别人说他急公好义,公正廉明等等。
凡是夸他的,他都喜欢听。
承安帝对此没什么旁的看法,老头爱名是爱名,可做的事也都是实事啊。
人家只是喜欢别人夸自己,不喜欢默默无闻的做好事而已,这有错吗?
没有。
不过,丫的说某贵人不会哄孩子,最后还是靠自己出马才哄好的云云,这种说法承安帝可就不乐意听了,于是给老头使了几个小绊子。
谢知玉想起来这三位,主要是还是因为,这三位最终都是托孤重臣,极得承安帝信任,而且他们也没有辜负承安帝的信任。
而其中,谢知玉最先想到的,还是张大学士。
展月他们不在京城,自然没可能知道应该求助于谁,而若是有人指点,求告无门含有冤屈之人,若是千里迢迢成功来到京城,那么,找准张大学士,一找一个准。
其它大臣不乐意管的破事,张大学士乐意管。
那些个地方上能够只手遮天,逼得人不得千里迢迢上京告御状的官员,哪一个背后不是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
其余大臣们遇到都觉得晦气,这破事谁管谁惹一身骚。
但是张老头不怕,他统共就两个儿子,一个外放,一个跑去从军。
他自己家里,那叫一个清廉,府中也没什么莺莺燕燕,更没有一堆庶子庶女,就一个老妻。
府中伺候的下人,更是少之又少。
俸禄什么的,张老头拿来换人传颂自己做过的好事,以及捐赠施粥等等,要不是承安帝知道这老头家里情况,隔三差五给他一些赏赐,都不知道这老头会不会混到连吃饭都吃不起的程度。
谢知玉其实还想过其他人。
张老头虽然爱名,可其实还是挺可爱的。
十三娘身后是林府,林府背后又是端贵妃,而端贵妃,她儿子是大皇子,大皇子一脉裹挟了不少官员。
若是丞相也靠拢了过去,那大皇子就正式能够在朝堂上和太子分庭抗礼。
问罪十三娘,会牵扯到林家,而林家更是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来,若是对方出了昏招,说不得会连累张老头。
只是,除了张老头,旁的人都不靠谱也不好使。
太傅是刚正不阿不错,但他刚正不阿的同时,十分懂得识时务以及顾全大局。
若只是刚正不阿,也不可能混到太傅这个位置。
吴大学士呢,这就是个腹黑的主,绝不会掐头冒尖,将自己置身于风雨之中。
谢知玉不想给展月搞什么一波三折,她就想让展月顺顺利利地成功告状,然后把十三娘拖下水。
若是能一箭双雕,顺带着将林家拉下水,那自然皆大欢喜。
不能也不影响。
至少,上一辈子的恩恩怨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