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跃居,好名字!”
来到了颍川,怎么能不来著名的颍川书院看一看呢,在三国的时期里,这里可是走出了不少的顶级谋士啊!不管是荀彧,荀攸叔侄,还是寒士出身的郭嘉,戏志才,亦或者书法大家的钟繇,都是出自颍川书院。
只不过在汉朝官学私学都比较兴盛,但还未形成书院的体系,大多的书籍和知识都掌握在士族的手中,而且是他们赖以生存,壮大的资本,他们是不太舍得拿出来共享的,所以书院目前还是很难成立的。而私学之中,大多都是本族子弟,间或有个别的外人都是一些被士族相中的寒士,看中他的天资聪颖而且相貌出众。就想拉拢一二,日后或者招婿,亦或者推举孝廉。从此就有了知遇之恩,也算是有了一份恩情。而在汉代,如果是忠义之士,这知遇之恩大多是可以舍命相报的!三国时就有不少名士为了报知遇之恩而殉身!
所以此刻的颍川书院也还没成立,或者说仅仅只是私学,乃是颍川荀氏的私学,设立在荀氏的别院之中。而因为变成了私学的学塾,这间别院也就改名成了鲤跃居。当下在文人士族的圈子之中这里可是享有盛名的,除了官学之外也就琅琊以及鹿山两处的私学能够与之比拟。
而刘和到此自然是想看看三国中的王佐之才的荀彧,还有那昔日在论坛里被传的神乎其技却英年早逝的两位顶级谋士戏志才与郭嘉。此刻的刘和人微言轻,又没有开府之权说招揽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既然到了这三国,有机会见见这些历史名人总是让人感觉到开心的。若是能结交一二就更好了。
当然,以刘和当前的身份与名望这可能应该不会太难才对。
“这位公子,不知有何事?”
而在刘和自顾的站在鲤跃居的门前思绪万千之时,门内走出了一个小书童谦恭行礼轻声的向他询问。谦谦姿态,礼教大方,不愧是书香门第,就连仆从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如此斯文有礼,不像刘府,自己家的几个丫头侍从有时候的确是让他纵坏了,不过他却听喜欢这种感觉,自由自在一些,前一世几十年的学习和思想并不是说改就能改的,而且刘和也没有特意的去改。
“在下刘和久慕荀氏学堂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今日路过颍川特来拜访,还请通报一声。”
“又是一个慕名而来的。”看着书童依旧礼貌的躬身行礼而后转身而去,但依稀中还是听到了其轻声的嘀咕之音。紫极归引术修炼到了第三层,刘和六感都异常的灵敏,即便是一些明显的敌意都能清晰的感知得到。而对于对方的表现刘和也只是笑笑。看来这颍川书院的确名声显赫啊。
“哎呀呀!英德兄大驾光临,文若未能远迎,竟然还让英德兄候于门外,罪过,罪过。”而在不消片刻,却见内庭里急冲冲的走出了两道身影,前方的乃是一个十七八岁眉清目秀的青年男子,而在其身后则是刚才进去通报的书童。看其急冲冲的模样,甚至于连鞋子都未来得及穿,只是穿着一双袜子,让刘和惊讶之余更是感动得一塌糊涂。
文若啊!那可是王佐之才的荀彧荀文若啊!能这样对待自己,怎能不让人感动,刘和此刻也理解了当初曹操忘履相迎,跣足而至为何被奉为经典了,实在是令人感动的。
“是英德不请自来,多有叨扰才是,况且英德年幼文若兄若不嫌弃称吾英德便是,兄之一字实不敢当。”虽然心中惊讶感动,但是倒也不至于呆傻在当场,当下刘和还是客气的回礼道。
“学无先后,达者为先,英德兄莫要推辞。”荀彧开口道,随后更是不容刘和再辩,直接拉着刘和便是向屋内走去。“快,英德兄先进屋再谈。快!奉茶!”
望着盛情之斯的荀彧刘和终于明白了自己这个冒牌的诗圣此刻在文人中的地位了,尤其是这种年青的文人,自己终究是出门太少了,所听所闻都是经过别人口述,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