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为昭月解释了《邶风·绿衣》,又细细看着昭月的字,心中好奇,“小月,你写的这些字我怎么都没见过”
昭月:“这就是我那个地方的文字,入乡随俗嘛,得学习楚国的文字,不然以后没办法和人交流。”昭月已经停笔,抄写了七八章简牍,差不多今天先把这些搞明白吧。
屈原还在欣赏这简体汉字,昭月从小练过书法,所以一手毛笔字写的清秀工整,看着让人赏心悦目。
昭月:“灵均,初来乍到因为我想尽快熟悉这里的文字适应这的生活,所以这段时间少不得要叨扰你了,刚刚记录的这些等会需要你讲解一下”
屈原:“好呀,这些内容应该需要两个时辰,我来为你一一解释这些诗句的含义吧”
屈原又拿起竹简念道:“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昭月一一标注字音,只是不知战国时期有没有注音的说法还是以另一种形式来标记文字发音。屈原看到奇怪的符号:“这也是你们的文字?”
昭月:“哦,这是我们幼年学习认字标记的读法,学会这些标记,不认识的字也能读出来”
屈原继续讲解:“北风刮来冰样凉,大雪漫天白茫茫。你和我是好朋友,携起手来快逃亡。岂能犹豫慢慢走?事情紧急祸将降。
北风刮来透骨凉,大雪纷飞漫天扬。你和我是好朋友,携起手来归他邦……而前两章内容基本相同,把“北风其凉”改为“北风其喈”,意在反覆强调北风的寒凉。而改“雨雪其雱”为“雨雪其霏”,无非是极力渲染雪势的盛大密集。把“携手同行”改为“携手同归”,也是强调逃离的意向……”
这么一一讲解下来已经是掌灯时分,近子时了。
屈原:“好了,今天就到这吧,你记录的这些大部分都已经讲完了,剩余的你可以举一反三今日早些休息吧”
从书房回房间的昭月满脑子都还是屈原讲解的诗经内容,慢慢消化着。
睡前昭月又开始背诵这些篇章不知不觉中就睡下了。
次日清晨昭月起来间屈原在院中舞剑,白衣落拓身姿飒爽,想一位流落凡尘的谪仙。
因为屈原的身影太帅了,昭月在现代也见过舞剑演出,但是都不如屈原这般风骨,昭月拍手叫好,“三尺龙泉剑,匣里无人见。
一张落雁弓,百支金花箭。
为国竭忠贞,苦处曾征战。
先望立功勋,后见君王面。”
屈原听见声响对昭月示以微笑,又听见昭月口中的短句,剑舞毕朝昭月走来一脸惊喜:“小月,好文采,襟怀抱负堪比男儿。诗中描写戍边将军腰缠三尺龙泉宝剑,吹毛断发,寒光闪闪。只是平日里,它静静地斜卧金鞘之中,很少有人识得其庐山真面目。他身上佩戴的那张良弓,射雁如探囊取物,易如反掌;随身携带的百只神箭,箭羽迸发似金华,耀人眼目。他曾在出生入死的前线冲杀征战,曾为保家卫国戍边守土竭尽忠贞。他立志不断地建功立业,期望有一天能够得到君王的召见,扬名天下,威震八方。”也学先前昭月的动作竖起大拇指。
昭月听到屈原这样夸奖有些尴尬,毕竟这不是自己所做,虽然流传下来作者不详但也是先人杰作,昭月看见屈原舞剑后头上的细汗准备伸手为他擦拭,转念一想不对又将手中毛巾递给他擦把脸。
屈原接过毛巾,昭月开口解释:“这诗并非我所作,是一位朋友创作,不过我也很喜欢这首诗的气势小月也经常幻想着能上阵杀敌,冲锋陷阵,可惜小月不曾习武。刚见灵均舞剑,才想起这几句诗,赠予灵均,祝你能实现强楚的愿望。”
两人吃过早饭又聚首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