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坐着还是李大婶和李有晴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他扶到椅子上。
“康宁三十九年,陇西来犯,陀川州遥山一战枪骑营百夫长李岚山为掩护刚经历了一场苦战的折冲都尉吕高阳撤回关内,面对敌方增援的两百余凶猛狠戾的陇西重骑兵,仅带十七人前去拦截为吕高阳和一众伤兵争取撤退时间,最终战死十六人后李岚山抱起陇西重骑的一位百夫长冲下遥山,幸运的是捡回了一条命,却落下残疾,终生与躺椅相伴,战后清点战损后得知,李岚山的儿子和儿媳妇也在十六人当中,二人只留有一女”。村长柳清山在人群后方缓缓道来。
“倒酒,敬之!”柳清山陡然提高嗓音。
柳云迁和一众少年内心震动,小时候见着李伯伯总是顽皮的喊着“老李头老李头,背靠椅头,站不起,躺不休。”此时此刻知道真相后的众人面目火辣,不敢抬头,只是倒了碗酒大口的,狠狠的喝了下去。
“嗐,提那作甚,过去了过去了,现在老啦,不中用了。”李岚山喝完手中酒后挥手自嘲道。一旁站着的李有晴双目通红,止不住的放声痛哭,飞也似的跑回了屋子,好似强忍着多年来的心中所想得到论证。父母早逝,自记事起爷爷便躺着,尽管村子里大家都很帮衬,但是看着别人都有爸爸妈妈多少都有些自卑,这些年听奶奶隐约提起过,却并不知具体情况,这会听到爷爷残疾和父母早逝的缘由后,十四岁的李有晴积压多年的情绪终于在此刻爆发不免有些控制不住。
听了李岚山的故事后人群中气氛明显低落很多,特别是唱过那首儿歌的几个少年更是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但无论是唱过的还是没唱过的,大家心中都涌出一股敬意,各自又倒了一碗烈酒,一碗敬那位躺椅老人,一碗敬那一门三英。
离开李岚山家的院子后柳云迁抬头望着午后的太阳,突然觉着有些温暖,突然又觉着有些伤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