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斤辣条五斤粮票吗?”
杜若解释道,“老支书那是零售的价,人家要的量大,相当于批发,自然就要便宜一些。”
老支书恍然的点点头。
周震继续说,“鞋厂和肥皂厂都要了三十斤,砖瓦厂要了二十斤。”
四家工厂加起来,就是一百三十斤。
“对了,还有供销社要了二十斤!”
加起来就是一百五十斤!
杜若点点头,“这量不算大,但大家也别灰心,”杜若笑着给大家打气,
“咱们辣条毕竟没名气,等那些人吃过咱们的辣条,知道咱们的辣条好,以后肯定会加大订单量的。”
“而且,以后咱们还可以把咱们的辣条卖到临近的县,我相信,咱们的辣条厂,一定会越来越红火的!”
众人被杜若的话激励,纷纷高举双手,“红火!红火!红火!”
村里能办厂,知青是最高兴的!
一来,他们有知识有文化,基本上都能在厂子里找个工作,不但不用再下地干活,每个月还能领到工资。
这跟在京城也没啥区别嘛!
可能比
在京城更好,他们在京城根本找不到工作,若能找到工作,也不用下乡当知青了!
他们认识的那些亲戚、朋友,哪个下乡不是累死累活?
谁能想到,他们下乡竟然能进厂当工人!
虽说,社办工厂不属于国营,但是至少也是每个月拿工资的。
这已经比绝大多数下乡知青的日子,过得都好了!
而这一切,都得感谢一个人!
那就是杜若!
若不是杜若,他们现在还在山上累死累活的挑水浇地呢!
若不是杜若,他们也吃不上野猪肉,好吃的猪大肠!
若不是杜若,他们更不知道辣条是啥?
若不是杜若,他们说不定都得为了活着,而出去要饭了!
几个知青不约而同的看向杜若,眼里带着感激和崇敬。
杜若笑了笑,正好这时,服务员端着面碗过来。
杜若忙招呼几人,“吃面、吃面,吃完面咱们赶紧回去,”说完看向老支书,“至于接下来要弄啥文件,就靠您了老支书。”
老支书意气风发,一摆手,“没问题,都交给我!”
回去的时候,众人诉说着厂子开起来后的美好未来,连脚步都轻快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