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阿雯联合嵩山书院整改收学子等问题。
例如,学一技之长的学生,通通酌情教学。
男子学院有武术、以及算数,加上一些管理的培训,这些都是能用上的,所以,也不用担心没有人学。
她请老师到学堂教学,与送孩子去师傅处,不论是价格优势,还是时间长短,对学子来说都有好处。
学堂针对教学,一般学得快的也就两三年,学成毕业后,可以先到梁记练手,熟练了,自己也可以去找工作,同样也可以留在梁记。
当时嵩山书院院长跟莫先生听到阿雯的计划后,眼里闪烁的亮光,让阿雯感觉汗颜,他们教学自然有他们自己的一套。
可那只适用于科举考试的士子,平明百姓为什么拼了命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读书,因为学子身份代表着颜面。
可,除去这部分的人呢?
其他人不愿意读书吗?
不是不愿意,是条件不允许。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又能有一技之长,这样的学校怎么会没有人来。
同时,阿雯还决定开设女子学堂,女子生存于世本就艰难,既然她有一点能力,那就多帮助一下大家。
院长跟莫先生都保持沉默,在他们的思想中,女子是要有学问的,就是大户人家说亲,都会讲女方在家学一些什么,又读一些什么书籍?
极少数人能如阿雯这般跟着爹爹学,哥哥读的,她们大多数都是识得几个字的。
但如果是京城贵族圈子里面,那概念又不一样了,书读少还会被笑话。
女子学习,少不了描画做衣,毕竟,这个时代讲究的是女子贴上衣服得自己做,有条件的丫鬟做。
阿雯就着两个书院开始着手调查,男孩子这块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本身男孩子就满山野,送去教育一番也不错,就是价钱这个问题一直让阿雯头疼。
女子学院更难,如果说以前工坊一直都有开设,偶尔会有一两个女孩子学习,那么现在听到要交钱后,便更加不愿意了。
阿雯面饼一样瘫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圆溜溜的眼睛满是无奈,为何这些人就不愿意送去学一学呢?
这还只是一场调查,如果真建立起来,家长不送去读,她办在那里有什么用?
梁嘉芬挺着一个大肚子,端着一碗银耳汤过来,看着她的模样,忍不住轻笑:“你以为谁家都跟我们家一样开明吗?”
阿雯忙起身接过银耳汤,扶着大姐坐在她的位置上,一脸苦闷:“可,我这么做也不是为了赚他们什么钱啊,世间女子本就艰难,为何不让她们多学点东西,以后也能贴补一下家用。”
梁嘉芬到底比阿雯看得多一些,淡漠的望着外面漆黑的夜色,幽幽道:“或许一些母亲是愿意的,可家里本身支持不了,如果你真的想帮她们,那就免去学费,或许会有人报名。”
阿雯脸色更苦逼了,免学费?一个小一点的学堂建立起来就得花上百两,还不算请夫子的钱,梁记的生意如今也不算特别的好,她根本没有办法一直亏损着走啊。
------题外话------
第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