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搅动天下风云的大人物如何盘算,眼下都和雷远没有关系。
这段时间里,他忙于父亲的身后事,已经没有精力考虑更多。
原本由父亲居住的雷氏宅邸更换了新主人,但雷远没有去住。眼下府中住着雷绪小妻吴氏生养的两个弟弟雷深和雷遐。雷深年长,已经加冠,取字曰易滔。另外,还有一个出身更低些的、十四岁的小妹。
父亲雷绪多年来蓄养的十几个妾侍,如果想要离家的,雷远都厚馈资财,并且给予妥善的安置;不想离家的,都安排到一处别院居住。家中多余的僮仆,也都安置到各处农庄里去。
雷绪的丧仪事务,大半都是蒋琬在操办。
据蒋琬说,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此前写过有关丧服制度的解说文字,在零陵等地广为传播。雷远不知是真是假,既然他这么殷勤,便乐得托付。
丧仪过程中的种种事务,直到到三月初才告一段落。
毕竟是在乱世,不可能把雷绪归乡落葬。所以在乐乡西南部一处叫大岭的山林间兴建了雷绪的坟冢,与小将军雷脩相伴。雷绪下葬的那一天,除了雷远带领的庐江雷氏阖族子弟外,参与出殡的部曲、徒附、百姓,总数超过了两万余人。
这些普通人们没有什么眼光和见识,但他们有爱憎,也有是非。他们记得,是雷家老宗主在乱世中维持着一方远离战乱的山间乐土;又是雷家老宗主带领着所有人千里跋涉,躲避曹军的可怕杀戮;那么,送一送恩人,就是理所应当的。
虽然玄德公在大殓当天向雷远颁发了新的任命,双方也已经达成了一致,但身为豪族的继任宗主,必备的辞让手续不可免。因此雷远先上文书切辞,随即便去守丧。
他在大岭山中靠近父亲的墓地旁择一平缓坡地,遣人造了一所木屋。因为是守丧所用,木屋无须规格宏大,二十余名工匠砍伐荆棘朽木、清除杂草,整理出一片空地;然后打下木桩,最后搭建木板成屋、在顶上密密覆盖茅草,整个工程前后只用了两天。
屋子造好之后,雷远就带了些随身的衣物、书籍之类,离开县城,到木屋去居住。樊宏等扈从亲卫为此分了两拨,分出一拨在大岭的守丧处附近轮值。
照顾雷远生活的依然是原先的两人,一老仆,一婢女,都是过去跟随着雷远母亲的旧人。他们会在大岭以外的村落里栖身,预计每隔几天登山一趟,为雷远带些食物和换洗衣物。老仆的身体不好,其实不太可能登山,雷远籍此予以优容罢了。
然而雷远在木屋里的第一晚就没有过好。虽然已是暮春三月,然而晚上山间风大,到了半夜,又淅淅索索地下起了小雨。雨水随风飘荡,从窗棂和墙缝透入,很快就把雷远的被褥都打湿了。
因为湿寒的影响,他的手臂疼痛愈发剧烈了。那种疼痛像是从骨髓里透出来的,一开始是一阵一阵的,到后来就让人恍惚,好像一阵和一阵之间的间隔是幻觉,疼痛根本就没有停歇过。
雷远把几件衣服裹在手臂上,想要让手臂暖和些。然而这样使得手臂的感觉更敏锐了。在战斗中被张辽的长刀切割之处,肌肉筋膜和重新覆盖在破损肌肉上的灰白色皮肤,都开始透出更加剧烈的疼痛。
雷远起身在木屋内往来走动,又试图把手臂伸到雨水中去降温,期望寒冷能够遏制痛觉。都没有用。疼痛依旧。
夜色很深了,雷远越来越疲惫;被褥湿了,他只能坐在地板上瞌睡。然而每次将要入梦的时候,又会被疼痛所唤醒。反复数次以后,他彻底绝望了,索性推开门,靠着门柱坐着,凝望着雨中的山岭。
他看见雨水汇成小溪,沿着新开辟的山道向低处流去,于是每一层阶梯就像是小小的瀑布那样,发出哗哗的声音;他看见一头灰色的母狼浑身淌着水,带着它同样湿透的狼崽子们,呼哧呼哧地喘着气,在木屋侧面的茅檐下躲雨。
雷远连忙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