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右侍郎兼陆军贵胄学堂总办那晋赴东三省检阅陆军,以张绍曾为总参赞。
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二月十六日,由东三省总督锡良保举,张受命继陈宧任陆军第二十镇统制,驻守奉天、新民。四月七一九一日,清廷赏以副都统衔。
清**拟于九月在直隶永平(今河北卢龙)举行秋操演习,张绍曾和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均受命率部参加秋操。张和吴、蓝“秘密决定,利用参加秋操之便,暗中私带子弹,相机起义”。
当张部刚抵昌黎时,武昌起义爆发,清廷下令停止秋操,令其率部开到滦州,然后南下镇压起义。张于十月十三日急返奉天,约集第三镇第五协统领卢永祥、第二混成协统领蓝天蔚等共商对策。
十月二十七日,张绍曾等由奉天返滦,立即向全体官兵宣布:“武昌革命,名正而言顺,专尚征讨,不合人情……所有军队,均不前进。”
二十九日,又将所拟立宪政纲十二条,联名致电清廷,要求速开国会,定宪法,组织责任内阁,主张在保存清**的前提下实行君主立宪。
清廷后院烧起的第二把火,山西太原新军起义,杀死巡抚陆鍾琦,推举阎锡山为军**都督。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后,同盟会山西支部立即响应,并积极筹划在太原发动武装起义,准备待机发难。
而以陆钟琦为首的山西清**官员也急忙筹划对策,决定把新军两个标调出太原,分别调往蒲州和代州,以分散集中在太原的革命力量,同时将分驻南北各地的巡防队调回太原接防,以稳定省城。
一九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山西巡抚命令黄国梁的八十五标先行出发。因恐于他们整队出发,途中有变,反戈回攻太原。遂令标统黄国梁率领标部全体人员,只带先行步队一队出发,其他本标各营,原地待命。未出发之前,不发给子弹。
为了应对此突发情况,当日下午,同盟会员及起义主要领导者阎锡山、温寿泉、黄国梁、张瑜、乔煦、南桂馨等在五福庵三十二号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
会议作出三项决定:(一)在省城举行起义,因为在首府革命,影响大。
(二)为防不测,及早于二十九日晨提前起义。
(三)因黄国梁的八十五标下层官兵同盟会员多,革命要求强烈,首先在八十五标发动。待一、二营领到子弹后,即可起义。阎锡山的八十六标随后相应。
该日,同盟会员一致推举胆识过人、颇具指挥才能、精于军事学科的姚以价为起义军司令,姚慨然应允:“吾虽薄德鲜能,但值此革命紧要时期,只有当仁不让”。
当晚,姚以起义军司令名义起草了军事计划,然后领各营回驻地集结待命。
待新军领取弹药后,同盟会革命党人阎锡山、温寿泉、赵戴文便于十月二十九日按计划发动起义。
新军士兵冲入太原城后,很快占领了子弹库,获取大量的军用物质。
进军满城时,遭到满城旗兵的顽强抵抗。
起义军见久攻不下,便拖来大炮,向满城轰击。几声炮响之后,满城守尉增禧竖起白旗,缴械投降。
山西巡抚衙门也很快被攻占,巡抚陆钟琦被乱枪打死。
起义胜利的当天,革命党领袖、参加太原辛亥起义的重要人物和谘议局的议员,在山西谘议局商讨成立山西军政.府。谘议局议长梁善济欲窃取胜利果实,被革命党人制止。最后新军协统阎锡山当选为都督,改巡抚衙门为都督府。
太原起义不久,山西很快就发生了大同起义和晋南光复,革命烽火遍及全省。
山西是黄河以北第一个起义的省份,其光复严重威胁着清**的首都北京。山西起义消息传至北京后,朝野震动,王公贵族纷纷逃离北京。山西地义举,为辛亥革命,做出了特殊贡献。
一九一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