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那就是大晋之民。那边数百万百姓正嗷嗷待哺,等待张九龄这个儒门大才去解救,去抚育,去教化。
张九龄没有选择,他知道自己只要开口拒绝,李轩就一定会将他贬官夺职,永不叙用。
且理由光明正大,满朝文武都不会有任何异议。
张九龄最终选择了隐忍,他在离京当日写下了‘守得云开见月明’一行字,赠予那几位同样被‘平调’漠南漠北的同僚。
张九龄的想法是且让那位汾阳王得意一时,等到日后天子亲政之刻,那么今日他张九龄承受的屈辱,会一样样从汾阳王那里讨回来。
那时他还要世人都识穿李轩擅权妄为,威福自专,实为乱臣贼子的真面目!
可这前提是自己必须生存于朝堂中,最好是能在未来某日,取得与天子接触的机会。
所以张九龄到了大宁之后,还是做了一些实事的。
这‘大宁第九卫’,就是他亲手整编出的一个卫所。
张九龄虽然对李轩在草原编户齐民之策嗤之以鼻,可对于李轩的政令却做的很到位,不敢有半点纰漏。
这是担心被李轩找到籍口,将他贬斥到更偏远的地方,比如正大战绵延的西安,云南。
张九龄知道这位汾阳王从来都是面厚心黑,表面仁义道德,正人君子,可背地里却是荒淫无度,心黑手辣。
在战场上取一个文官的性命,对于汾阳王来说会是很麻烦的事么?
张九龄在大雪中策骑跋涉二百余里,终于在下午的时候,来到了大宁第九卫的卫堡。
——这是一个简陋的石城,临时堆砌的石头墙只有大约两人高,面积则是百丈见方。
里面的设施也很简陋,只有一些低矮的木房与石头房。
不过在石城之外的二十里地,却散落着大量的蒙兀包,足足有一千多帐,周围还有大量的牛马牲畜。
据说汾阳郡王有意拿出部分缴获自蒙兀贵人的金银,给这些牧民们修建砖石结构的房屋。
不过今年是肯定来不及了,漠北一带早在八月中旬就开始封冻,漠南也在不久前开始大雪连绵。
这种天气根本就没法修房子,所以漠北那边的牧民没有编户齐民,他们今年还得逐水草而居。
‘大宁第九卫’在这边定居下来后,暂时也只能住在蒙兀包内,然后给牲畜们修建简易的木棚用于保暖。
张九龄对此不屑一哂,他想这些畜牲没有吃的,那么牧民们要这些砖石屋子有什么用?
砖石做的房子保暖是保暖了,可能够让那些畜牲不饿死么?
没有了牛羊牲畜,这些牧民们又该怎么活?
张九龄暗暗期待,汾阳王想当然的以为漠北牧民,也能像中原百姓一样治理,那就等着出乱子吧!
如果汾阳王敢从中原调粮,赈济这些定居的草原牧民,那么他一定会狠狠的参汾阳王一本。
朝廷税赋都是民脂民膏,不能这么白白花出去。
不过就在张九龄骑着马,靠近那座石堡的时候,发现一群人从石堡里面冲出来。
其中为首之人‘宁远左布政使’薛白,也就是当今张少天师的兄长,传说中汾阳王的大舅哥。
此人原任‘工部都给事中’,在七月中旬的时候官升七级,被调往漠南担任宁远左布政使,也就是他现在的主官。
张九龄望见薛白之后,不由微觉疑惑,心想这个家伙为何会来大宁第九卫?
薛白看见他之后也略觉意外,然后他就神色淡然的微一颔首:“既然来了,那就一起去吧。”
他策马前行,直往远处一户牧民家奔了过去。
此时第九卫的卫指挥使韩东也策骑跟上,与张九龄并肩而驰。
他语声随意的向张九龄解释究竟:“这次薛大人过来,是来巡视我们第九卫的青贮之政。前日那场大雪之后,这附近是真找不到一点牧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