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年,初五都未到,静王便有意离京。
这日盛宝龄刚起,用着早膳,太妃及小皇帝便先后来了慈宁殿,为的,都是有关静王的事。
太妃虽对小皇帝不满,可在静王一事上,却是持着相同的意思。
到了这个年纪,在这皇城中,只想有儿长伴于身侧,子孙满堂。
小皇帝忌惮静王手中的兵权,以及边境将士的对静王的拥戴,自然想将静王留在京中,岂肯放虎归山。
太妃一言一句,满是对儿子的不舍与盼望儿子成家的苦心。
“母后,儿臣也觉得太妃娘娘所言极是,皇兄年纪不小,是该成家了。”小皇帝颔首认同。
看着这本该水火不容的两人,此刻却你一句我一言,好似同一阵营了似的,盛宝龄心中顿觉好笑。
她若是太妃,绝不会将一己私欲加重于静王身上。
明知小皇帝将静王留在京中,绝不会有好事,却仍然不愿放静王离京。
或许在太妃心里,比起静王的安危,她更在乎在这宫中过得是否体面,更在乎有朝一日,能否坐上此刻自己所坐的位置。
盛宝龄模棱两可的应下了,只说,过些时日,召些年龄合适的世家女,进宫来瞧瞧,看看有没有合适的。
太妃这才满意离去。
说了些关心的话后,小皇帝起身准备离开之时,盛宝龄却唤住他。
“皇帝,你身边也该有个知冷热的人,这次,便一同看看吧。”
“若是有瞧上喜欢的,就留在宫里头。”
盛宝龄说这话时,面上神情温和。
小皇帝面带笑意,抬手之间,目光,皆是对盛宝龄的敬重,他应道,“儿臣但凭母后做主。”
盛宝龄温柔笑笑,“若是有喜欢的,只管同母后说便是。”
“儿臣谢母后。”
殿中好些宫人心中感叹:母慈子孝,官家虽不是太后娘娘亲生,却胜似亲生啊!
一旁的蒹葭却是大气都不敢出。
她只觉娘娘和官家头上好似悬着许多把刀子,随时可能往下坠落。
这寻常人家这般年纪大的,哪会像官家这般。
盛宝龄笑笑不语。
她自然会为皇帝挑上几位适合的,让这宫里头也热闹热闹。
…
过了正月初七休沐日,到了正月初八,朝中官员上朝,而与此同时,汴京城中,经过盛宝龄精挑细选的几家达官贵族的世家女,得了太后懿旨,进宫相伴。
日子不长,其实最多也就个把月。
有些猜到,太后娘娘这是要为静王选静王妃了。
更有人猜,太后娘娘是要为官家选几个知冷热的身边人了。
一时间,各世家,都暗暗的揣测着这位太后娘娘的心思,有的悄悄塞了好些银两给前来宣旨的宫中内侍,想探听探听是否有定了哪家姑娘。
可这些内侍的嘴,却跟上了锁条似的,死活撬不动。
盛家,盛宝黛接旨时,二房大娘子脸上都乐开了花,嘴里嘟囔笑着,“便知道太后娘娘是自家人!”
二房和三房的那几个庶女,脸都绿了,要是盛宝黛真进了宫,当了宫中娘娘,今后,她们在府中,就更抬不起头了!
凭什么只有盛宝黛能进宫,就因为她是家中嫡女吗!?
未免太不公平。
而接了旨的盛宝龄,心思却有些飘忽。
这些日子,她也听说了些话,静王要选定静王妃了……
盛宝龄咬了咬下唇瓣,想起那个坐于高马之上,恣意洒脱的少年身影,藏于身体里的那颗心,便跳得厉害。
可想到了别的,又是一阵失落,那颗心,也逐渐平息了下来。
“姑娘进了宫,大姑娘一定会照拂咱们的。”身旁的丫鬟一边收拾着脂粉收拾,一边笑眯眯道。
她家大姑娘是当朝太后,后宫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