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操作下来,也太赚钱了吧!
城外的玻璃工坊就算是连轴转,自家的活计就算是没日没夜的熬制灌装,依旧是很难满足售卖的速度。
这一波操作下来,李家可谓是大赚特赚了一番。
如今在周围的地区当中,也开始逐渐有了李氏壮骨饮的身影。
李大庄坐在家中的柜台后面,深深地叹息了一声。
他觉得自己是真的老了,已经没办法再适应这个新时代的到来了。
李大庄看到儿子的成就,这才彻彻底底的放开了手。
他知道自己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觉得还是应该将未来的机会都留给年轻人来做。
就这样,时代的浪潮后浪拍前浪,正以一种让人顾不暇接的速度改变着大契人的生活方式。
在这样一份喧嚣之中,江南那边的乡试在万众瞩目当中开始了。
这所谓的乡试,就是考取秀才的考试。
现如今这大契的读书人多了,识文懂字的读书人也没有之前那么稀罕了。
虽然读书人不稀罕了,但秀才的含金量却反而升了上去。
要知道,这秀才虽然只是科举大考之中最低等级的考试,但怎么说也是代表了朝廷的认可。
和文与景仲,他们俩都是花河府的学子。
他们前几天就早早的来到了花河府治下的县郡当中了。
两人本来就是旧相识,所以他们就一起在考场的旁边租了一个住处。
这些房子都是朝廷专门给乡试所打造的,就是为了租给提前到场的学子,让他们能有一个安身的地方。
和文与景仲他俩的家境都是很好的那种。
和文的家中是做蚕丝生意的,当年均劳入田的政策实施之后,他们家就第一批改田为桑了。
和文的父亲赚到钱了之后,就给和文请来了当地最好的教书先生。
和家人一直都希望能出一个进士,这样才算是光宗耀祖!
学而优则仕,这依旧是大契人的传统观念。
即使是在商业气氛特别浓郁的江南和青州,有钱的人家依旧会把自家孩子送去读书。
他们就是为了能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最好是能在朝廷当个官。
秀才虽然没什么大用,但怎么说也是朝廷认证的读书人。
而且,谁要是考上了秀才,在当地面对县令的时候是可以不跪拜的,这也算是扬眉吐气了。
不过除了这一点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的特权了。